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四十六章 谈判 七
巴纳德的混蛋在于他是上海领事。天然就有搜集清帝国东南省份变动情报的责任。而对于徐一凡这么一人物。他只有几份轻描淡写。含糊其词的报告。还不知道是在那场酒会过后匆匆涂抹而就的。这样的人。再不适合待在这样重要的职位上面了。
对沃特斯的怨气却在于。姓索尔兹伯理的人。满脑子除了对付俄国。就是对付俄国。这位沃特斯特使|到徐一凡信上俄国两个字。就沉不住气的拖上他们匆匆来到了这江顺轮上头!
在亚洲。除了对付俄国。还有其他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在这位年轻特使的眼中。他们这些服务于远东的外交人员。似乎在忙着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他们才是在做真正的大事情。这片土的如此巨大。人口又远远超过俄国。在这几十年殖民的外交生涯当中。何伯也深深的了解到在这数万万看起来似乎麻木愚昧的人民深处。隐藏着怎样一种坚忍和能力。他的外交生涯。一直在分这个国家。培养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对于白人内心深处的那种畏惧敬仰。甚至他还不惜有的时候违背外交原则。对于大清帝国那个异族政权表达出某种程度上面的支持…………一旦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力量爆发出来。也许就会是白人对这个世界统治的末日开始!
这点隐忧。他一直藏在心里。不敢对任何人说出来。因为结果一定是遭到嗤笑。这些拖着辫子。斜眼睛。后时代几百年的中国人。会成为文世界的大敌?
两千年前。这个国家就已经有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建立了巨大的帝国。而且这血脉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难道真的没有重新崛起的一天么?
可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徐一凡的见识。实在是高他数倍有余。英国人果然摸上门来了。首相特使。就坐在江顺轮局促的大餐间里头!
隐隐以徐一凡谋主自诩的张佩纶内心里现在满是挫败感。虽然徐一凡让他作陪于这么重要的场合。可是他一句话也不多说。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头。
华夏。每逢末世。或者气运衰微到了极处的时候。总有天生英杰命世。这片土的这些年遭逢的却是,史上从未曾有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满清这样的种族政权。有西方列强也从未有过的各方面都极其强大的敌人环伺在侧。华夏元崩颓。国人也第一次对自己的文明失去了信心。茫然的寻找出路。也因为如此。才会有徐一凡这样大不一样的英雄降世?
可是瞧着他老憋着坏笑的样子。怎么也不像个英雄呢…………
有句笑话说的是。两个英国人在一起。对坐一天能不说话。因为没有介绍他们认识的人。英国的绅士绝不会主动开口搭腔。三个英国佬虽然乘夜赶了过来。可是现在这个架势。倒和这个笑话有点差相仿佛。这种情势。何伯办了几十年外交。也可是没碰到过。
虽然和徐一凡初次见面。何伯这位中国通却清晰的感觉到。这
|掌握了相当大的力量和权力的中国年轻人眼中。澄澈。他的腰板。不会在他们这些白人面前软下半点。
这是从来未曾有过的。在他的外交生涯当中。不管大清的精英如何聪慧如何有能力。在他们洋人面前至可以表现的无理和清高——比如那位已经下台的李鸿章李中堂。可是在他们这种外表的背后深处。还是对他们白人极大的畏惧和仰望!还有一种最为深切的自卑!
可他在徐一凡身上。就是强烈的感觉到。这个年轻的军阀。对于他们白人。没有一丝畏惧或者谄媚。完全平等的和他们对视。不自傲。也绝不自卑。这样的人物。不应该出现这个时代的大清土的上面啊…………
三个英国佬只是在那里浅浅的喝着咖啡。倒不完全是为了矜持。而是一时真不知道怎么开口。徐一凡|封信。一下点到了沃特斯此行的要害。东亚的清帝国和日本在一场战事之后双双失去力量。帝国在亚洲针对俄国的布局一下空了好大一块下来。白厅疯狂的在寻找着弥补这个局面的措施。徐一凡这个远东土著军阀的崛起。自然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正好徐一凡通过何伯谋求接触。以才有沃特斯这闪电一般成行的速度。
即使沃特斯来的如此急切。但是说实在的。不管是他还是何伯。都对于徐一凡并不太以为意。以为他在此局势下。只有乞求大英帝国的恩惠。可是今夜徐一凡的做派。特别那封信。一下就让他们再也轻视徐一不的。能对世界局势有如此深的了解。能对大英帝国亚洲布局政策如此熟悉。那么这个人在东亚的土的上。就绝对属于人杰一流!
他的实干能力已经被他的行动所证明。以一支孤军击败了大半个日本陆军。怎么也不能说是无能之辈。再有这样的见识和眼光所配合。眼前这个年轻的过分。举止完全是西式的徐一凡的分量。难道还掂量不出来么?久在中国。熟悉大清内情的何伯甚至可以断言。整个北京城。没有一个人可以当这徐一凡的对手。在这生气勃勃的年轻人面前。北京城再高大的城墙。也不过就是在他的马靴下一踹即倒。他徐一凡有很大的可能。掌握这个帝国未来的命运!
这个时候。原来威逼诱惑手段。甚至可以以一种冷淡的态度接受这个远东军阀效忠的打算。就全然落空。而他们还没想好。这个时候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徐一凡打交道!
想到这里。何伯忍不住恨恨的看了一眼巴纳德。又看了一眼沃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