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官场多小丑
夏浔转到湖州前,已经先发了赈粮来救急,他在其他地方赈灾、疏通河道耽搁的时间又比较长,赶到湖州时,洪水已经消退了许多,大部分地区都露出了陆地。
不过虽然秘探不多,要盯几个人的动向还是办得到的,刘玉珏把自己有限的力量都派出去,盯的只有纪纲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刚,他的人少,只能盯重要人物,而北镇哪怕有千军万马,消息最后总要汇报到这几个头脑处的,只要盯紧了他们,就不怕发现不了问题。
湖州城外,提前三天就开始哄赶灾民,又募雇闲汉掘了大坑,收敛死尸付之一炬,随后将大坑掩埋,等夏浔赶到的头一天,常知府又在城外搭起了帐逢,叫那些他刻意挑选留下来的还算有点人模样的难民们住进去,又将朝廷发来的赈粮,在棚区前边煮粥施舍,煮的尽是稠粥,立筷而不倒。
刘玉珏对夏浔的吩咐,真比圣旨还要上心,自从得了夏浔的嘱咐,他就回去连夜做了安排,陈东和叶安全都被他派出去了。刘玉珏的南镇也有秘探,只是不及北镇人多,由于部门职能的关系,南镇的编制中,不会给予那么多的秘探名额,朝廷也不会拨那么多的饷银。
他还请了郎中搭建医棚,舍医问药的备显勤政爱民。常知府还亲自跑到棚户区视察了一圈儿,叫衙役们催促着,勒令那些蓬头垢面的百姓都好好拾掇拾掇,衣装要整洁,头发要梳理,脸也得洗干净,要不然不给吃粥。结果灾民棚户区自然是一日之间焕然一新,人人衣装整洁干净,看起来地方自救卓见成效。
此外,打击屯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发国难财的奸商,缉拿严惩因为水灾而秩序混乱,官府一时无力控制全局而趁机坑蒙拐骗、打劫偷窃的罪犯等行动也同时进行。一些在地方上有背景、有势力的人物,地方官府不宜扮黑脸,夏浔却不在乎。
这些方面地方上的官员由于和地方上的各方势力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一旦把这权力交到他们手里,地方上纷纷施压,这边多要那边多抢,地方官员不好得罪他们,必定头痛的很,因此朝廷赈粮,夏浔完全掌握在由他带来的户部官员手里,逐一核定发放。
而且这方面不用夏浔去催,那位俞士吉俞御使,很有一点冷面铁颜肖祖杰的架势,只要让他逮住了,他就往死里整。看样子陈瑛主持都察院以来,在他的带动之下,都察院的大部分官员都形成了这样的办案风格,不过眼下夏浔却正需要这样的酷吏,因此十分支持。
依照朝廷所定,因水淹家宅全无存粮尽没的百姓,每个成人给米一斗,六岁至十四岁六升,五岁以下的孩童不计。每户人家人口数超过十口的,暂给米一石。至于不是受灾严重家财尽毁,只是因为水灾而暂时缺粮的人家则予借米,一个成人借米一斗,二口至五口之家借米两斗,六口至八口之家借米三斗,九口以上者借米四斗,俱都打了欠条,待来年秋收后无息偿还。
医士郎中们每到一地也积极发放药品,治疗因为水患而兴起的痢疾、感冒、手脚溃烂、红眼病等各种流行疾病,夏浔则亲自出面号召地方士绅捐款捐物,进行地方自救,同时敦促苏州府疏浚河道,排除积水。这些事情忙得稍有一些眉目,他就马不停蹄地再赶到下一处地方,哪知道纪纲却在他背后伸出了黑手。
夏浔对自己的定位也很准确,对于这些尽力救灾的官员,夏浔并不指手划脚、越俎代庖,说到对地方上的熟悉,他这条过江龙还能有地头蛇熟悉么?夏浔只负责替他们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刘玉珏派人赴浙东向他报讯的时候,夏浔已经到了湖州,这是由他亲自负责赈灾的最后一站。其他地区的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地方自救、朝廷再拨些赈济粮足矣,不需要劳师动众地亲自前往。
夏浔已赶到湖州,这一路下来,各地赈灾还算不错,有的官员摸爬滚打在第一线,很是辛苦。许多做官的人还是很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的,何况救灾得力,既得名声又得政绩,不管是出于公心私心,大部分官员都能竭尽全力,救灾济民。
湖州报上来的消息说,受灾情况不似苏州、松州等地严重,这也符合朝廷的判断,照理说,依据湖州一带的地势,水患也确实不该过于严重的,不过湖州就在太湖南面,相对于其它地区,受灾还是相对严重的,再说从京里出来走这一圈儿,从这里绕回京城也方便,所以这里被夏浔定为了最后一站。
果然,八大金刚有一半带着大批人手扑向山东府的消息迅速就被叶安送到了刘玉珏的面前,刘玉珏闻讯莫名其妙,立即命陈东追向山东,陈东那边一俟确定赶到山东的大队人马,目标竟是辅国公府祺夫人的娘家后,马上派人把消息送了回来,刘玉珏闻讯大惊,那边令陈东继续盯紧,这边令叶安继续盯着纪纲,他则另派心腹,马上赴浙东密报夏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