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夜行 > 第889章 不叫的狗

第889章 不叫的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怀远马上听话地闭紧嘴巴。

我们看鲁迅回忆文章说小时候家庭遭受变故,以致没落下来,就是因为鲁迅身为内阁中书的祖父在浙江乡试时想为儿子疏通关节,让儿子顺利考个举人,结果事败,先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又判“牢固监禁”,经多方疏通,蹲了八年大狱后才得以释放。那还是到了满清末年,要不然少不得又是父子两条人命。

唐赛儿回头瞪他一眼,嗔道:“知了都叫你吓跑了,别说话!”

严酷的惩罚措施是为了保护其他忍受了十年寒窗之苦的儒生以及天下儒学的尊严,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统治者眼中,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班弄虚作假的人岂非皇朝掘墓人?碰到这种事,是绝不马虎的。

巧云跟过来,用手帕给他擤了擤鼻涕,杨怀远挣脱巧云的手,继续粘答:“姐姐姐姐,我要知了……”

几个女子有说有笑唠着家常,夏浔和茗儿并肩坐着窃窃私语。

茗儿眼尖,瞧见夏浔进来时神色有异,便即站起,问道:“相公,出什么事了?”

夏浔和几房妻妾都在亭子里坐着,有孕在身的西琳和小荻倚了软枕,其他几人却坐了凉垫。

夏浔叹了口气,把解缙的事说了一遍,埋怨地道:“这个大绅呐,性情狷狂,不知收敛,若他只是个乡野名士,目中无人倒也无妨,可身为一朝首辅,贪功近利、又生了一张到处损人的臭嘴,一旦出事,只见墙倒众人推,哪有雪中送炭人。说不得,我得去捞他一把,否则这一遭只怕他死罪难逃了!”

杨怀远如奉纶音,张开嘴巴就“呸呸”地吐了几口唾沫。

茗儿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而且比夏浔知道的更清楚。如果夏浔是正儿八经的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出身,那么他根本就不会想直接入朝为保解缙而努力。可他毕竟不属于这个时代,更非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出身,对科举事一向不曾关注,不大清楚其中利害,所以才有这般想法。

茗儿自然知道夏浔这一说绝非危言耸听。自科考之制建立以来,涉及科考的案子处罚就极其严厉。唐朝时候,门阀的力量尚未完全消除,那时节一科取士不过十几人,你若细看唐朝状元,几无一人来自民间。其实何止状元,唐朝的进士几乎全是在考试以前就已内定了名单和名次的,根本不存在公平取士一说。

用蜘蛛网粘知了,要不时的吐口唾沫上去,要不然蜘蛛网失去粘性,就粘不住知了。

饶是唐朝科举如此黑暗,这尽人皆知的内幕也只能放在台底下去讲,万万不能叫人拿着把柄告发出来,一旦闹成丑闻,考官也有掉脑袋的风险。到了元宋,更加严厉,再到后来清朝时,不只考官循私要杀头,考生找枪手,那是连考生带枪手也一并杀头的。

唐赛儿把杆子顺下来,将绕着蜘蛛网的一端凑到他鼻子底下,说道:“来,吐点唾沫!”

清朝的柏葰,旗人,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只因听人说情,把一个本应落榜的举子取中,排在榜尾,事发后即同相关的考官、考生本人及关系人十几颗血淋淋的人头挂上了高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