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背黑锅我来
南渡之后就更不用说了,这家军那家军的,哪家没有自命将吏的权力?顶多事后报备一声。本来的历史上,明朝也是有幕府存在的,抗倭将领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都曾招幕私人以为幕客,佐理军政事务。只是同前代不同,这都属于临时的差使,有职无署,事了即撤。
利用这段时间,朝鲜越过图们江,控制了许多的女真部落,这些女真部落和他们所定居的土地,也就间接地等于是朝鲜的势力范围了。现在这些部落有心投靠大明,大明当然欢迎之至,但是挖人墙角这种事,说出去于国体有碍,总是不太好听。
朱棣不想冒冒失失地在辽东重新开辟官署,以免立不住脚,重又裁撤贻笑天下,但是面对夏浔禀报的情形,也知道这是在辽东复立官署的极好时机,所以便想出了这个折衷之策,立辽东幕府,进一步放权给夏浔。幕府官署若站不住脚,那只是辽东总督个人的行为,如果站住了脚,朝廷一道诏书,幕府的官署与官吏,就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府衙。
古舟对辽东各族非常熟悉,尤其是长白山一带的女真、高丽等族头领,以前在他用心经营之下,大多有些交情。而这些部落以前大多是依附朝鲜的,朝鲜利用这些部落的投靠,势力不断向辽东内陆渗透,尤其是大明甫立的时候,为了确保在辽东有一支明确支持、承认自己的政权力量,明廷对他们的渗透和蚕食保持了相当的容忍和克制。
“我这位连襟还挺聪明啊,这么谨慎的招术,既可以解决辽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旦失败,又没朝廷什么事儿……”
夏浔接过,心中一片茫然:“幕府?那不是日本人搞出来的玩意儿么,我中国也有幕府么?”
胡里改部原本是元朝的五万户之一,元朝丧失中原统治权后,胡里改部改附朝鲜,向朝鲜称臣纳贡,现在大明在辽东的控制力量正在加强,许多依附朝鲜、接受朝鲜官职的女真部落有心归附,如果利用阿哈出和永乐皇帝的翁婿关系,率先把他争取过来,古舟再做其他部落的工作就会事半而功倍。
他却不知,幕府在中国古已有之,明载于册的是汉代,而且汉代对这种制度的称呼就叫幕府,后来改了名字,制度还是一样的,唐代的藩镇就是幕府的一个极端代表,幕府的基本特征有四项:一、便宜置吏。二、财政上的自主权。三、军功赏罚的自主权。四、军事上决策指挥权。
亦失哈这次来也不仅仅是一个人,他还带了一些原燕王府侍卫,这些原燕王府侍卫是朱棣做燕王时,迎娶女真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的女儿为侧妃时带过来的嫁妆,如今也跟了朱棣多年了。他带着这些人,准备第一个争取的就是阿哈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官署和官吏。自秦汉以来,幕府的权力有时大有时小,后三项权力时不时的会有其中几项收归朝廷,可是第一项是必须保留的,只有这一项制度存在着,它才可以称之为幕府。
朱棣这一次给夏浔派来的官员达数百人,亦失哈、黄真、张熙童等人只是一个代表而已。
夏浔捧着圣旨咂巴咂巴嘴儿,忽然想起了电影《碟中谍》的经典台词:“如果……政府将不会承认与此事有关。这个录音将在五秒后销毁,祝你好运……”
亦失哈是朱棣身边的一个宦官,他是海西女真人,把他调来辽东,不管是古舟那儿取得了什么成绩,需要官方正式人员出面洽谈时,还是调停维系辽东女真部落与辽东政府的关系时,以他的身份,都更容易被那些少数民族接受,所以亦失哈被派来辽东,委了个镇守之职,其实际职能就相当于辽东的民族宗教管理局局长。
幕府制度在宋朝的时候基本取缔了,官吏任免权全部上收朝廷,说是基本取缔,是因为一些特殊地区,仍然有幕府,比如宋初戍守边疆的折家,就是自行任免官吏,而且到了北宋中后期乃到南宋时期,这种制度也未完全杜绝。
眼下古舟来了,正好让他去做这件事,经过一番耳提面命,古舟便带着数十个手下和一笔活动经费,以参客的身份赶赴他以前在关外的主要活动地点——长白山去了,开始了他的秘密串联之旅。
建炎年间,由于宋辽开战,朝廷诏“河北招抚、河东经制及安抚等使,皆得辟置将佐官属;行在五军并御营司将领,亦辟大小使臣。诸道郡县残破之余、官吏解散,诸司诱人填阙,皆先领职而后奏给付身。于是州郡守将皆假军兴之名,换易官属”。
夏浔想要利用这个机会趁势打铁,促进他们的归附,又不想授人口实,在他们的态度明朗之前,过多地做出官方接触,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秘使,而古舟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夏浔赶往辽东的时候,就想过要调他来,利用他对辽东的熟悉对自己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