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不一样的心思
朱瞻基本是个外宽内忌的性子,闻言深以为然,他点点头,那还带些稚嫩的声却透着一股冷诮的寒意:“为君者治理天下,首在于德。治国之道,务在选贤!杨旭此等行为,名为大义,实则是邀买人心,其心可诛,此等人应该立刻令其赋闲回家才是。哼!若孤为君,此等人是断断不用的!”
夏浔道:“是,双屿官兵原是海盗出身,且熟悉如何与番夷交道。不妨令双屿卫官兵做下西洋的一支护卫,每到一处,杨某行于前,便叫他们换上便服,做回老本行。
陈芜道:“殿下说的是呢,若说罢朝贡、兴市舶,虽然可为,但也不应由他来提啊。就算是进谏,难道不能私下里对皇上进言?如今当着满朝文武这么说,皇上既然依从,朝野所念可不是陛下之德,而是他杨旭之恩了。他杨旭为官久矣,难道不懂得这点为臣之道?”
西洋海上,尽多海盗,公公自然清楚。如果那人藏匿于某处,虽然听说有一支海盗船队多为东方人种,谅也不会疑为官兵,以免打草惊蛇!”
皇太孙宫中,朱瞻基听陈芜说完打听来的消息,微微蹙起眉头,不悦地道:“皇爷爷也太宠信杨旭了吧?杨旭虽然屡立功勋,可他纠结势力,广植党羽,却大是不该!这一回,杨旭又在江南搞那么多事,先用辽东士林对峙江南,再用市井匹夫蛊惑人心。如今,他又利用此事邀买人心……”
实际上到了明朝中期,豪门巨室就已经开始巨舰出海,视禁令为无物了,到后来,大明朝廷也正式放开了海禁,到了明朝晚期,中国舰队依旧强大无比。
郑和道:“可要掌握他下落,实在是难比登天,除了国公,皇上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了,这件差使,只能辛苦国公一行!”
历史的发展,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来形成的,绝不是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就能决定全局,虽然说,本来历史上的明朝有机会从陆上大国变成海上霸主,但是把它的覆亡只归纠于海禁,这是不对的。
夏浔心道:“西洋之行,怕是推脱不得了,我的计划,也不得不稍作变更了。”
不想,他前脚刚刚回去,后脚郑和便追了来。一听朱棣果然答应放弃朝贡贸易,改为市舶,夏浔不禁大喜过望。
“妙啊!”
如此一想,夏浔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心中急急盘算着,便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是臣子的本分,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皇上既然有所差遣,杨旭自然是要执行的。只是,杨某要与公公同行,每到一处,又要先于公公登岸,明查暗访一番,要想不引起那人的警觉,便得有个合适的身份才成!”
夏浔被骂回馆驿,丝毫不以为然,如今的夏浔洒脱得很,早已荣辱不惊,把那官场和前程看得云淡风轻了。
夏浔在房中踱了一阵,暗暗算计明白,便对郑和道:“要完成这项使命,我需要双屿卫!”
“当真?皇上同意了?”
郑和讶然道:“双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