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夜行 > 第250章 三个二百五

第250章 三个二百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今日金陵下了一场小雪,雪花飘零,益增情趣,黄家暖阁里热流四溢,黄子澄置了酒菜,与齐泰小酌。

方孝孺不屑地道:“夫《五经》,孔、孟之言,唐虞三代治天下,大见成效。其君尧、舜、禹、汤、文、武,其臣皐、夔、益、伊、傅、周公,皆具道德仁义、礼乐。封建井田,小用之则小治,大施之则大治,岂是虚夸浮辞?”

卓敬苦笑道:“我大明距周朝相去三千年,三千年来势移事变,不知凡几,可缑城先生竟然以为改制定礼,恢复井田,乃是治世良方。若真依他所言,朝廷也不用削什么藩了,不管是王是侯,是官是民,只要能反的,统统都要反了。这哪是太平之术啊,简直是毁人不倦呀!”

方孝孺道:“不行井田,不足以行仁义,而欲行仁义者,必自井田始。井田之制若能得以施行,则四海无间民,再以政令申之、德礼化之,乡胥里师之教不绝,天下必将大治。依我想来,只要推行其法,近者十年,远者数十年,周之治便可重见人间,到那时将海晏河清,太平万年!如今人民不解其术、不知其理,诟辱动荡,也不过是一时作为,又算得甚么?我等要行千古之治,忍不得一时之辱、一时之乱么?”

户部尚书王钝道:“缑城先生正直节义,品格上是没说的。于经学理义之研究,也是素来被人敬服,但若说治理天下……”

在他眼中,除了那传说中的上古美好年代,自秦汉以来,所有盛世都算不得甚么了。户部尚书王钝被气笑了,他慢吞吞地说:“缑城先生,井田之制,崩坏已数千年了,今若依上古规矩,重复井田,恐怕不独皇上和朝廷为天下所诟病,也难乱动荡骚乱了,还请先生三思。”

王钝摇了摇头,说道:“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有大臣以缑城先生素有贤名,举荐于太祖,太祖喜其举止端庄,博学多才,却只赏不用,鼓励他继续钻研学问,便打发回乡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又有朝臣举荐缑城先生,太祖仍然不肯让他入朝,只遣去汉中做了教授,教书育人,讲学不倦。太祖深察其性,慧眼识人呐。缑城先生用之得法,乃是一个良臣,用之不得法,恐怕……”

余怒未息的方孝孺坐下,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君主当效仿上古圣君,无为无谋,垂拱而治天下。而上古之礼、上古官制,则是无懈可击的治世之法。”

打发了户部三位官员出去,朱允炆便安慰方孝孺道:“先生勿恼,朕觉得先生所言是甚有道理的,只是欲行井田,牵涉众多,还须从长计议,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来的。先生请坐,咱们再议议复周礼,恢复上古官制之说。”

朱允炆欣然道:“那么,若依先生所言,朕该操持何术,以治民养民呢?”

朱允炆本来是对方孝孺所构勒的美好蓝图非常向往的,可是一见户部三个官儿简直是毫不犹豫,众口一词地予以驳斥,他的底气又没了,忙打圆场劝和起来。

方孝孺道:“这第一么,就是恢复宰相之制,三公之位,古所谓共天职,治天民者也。芶释当世之贤才而置诸位,拱手而责其成功,可也。只要有宰相辅佐圣君,则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第二就是应贤纳谏,任人以位而不假之权,犹不信也。假之权而不用其言,行其道,犹无权也。用之不能尽其才者,人主之责也。所以身为君主,当虚心纳谏……”

方孝孺道:“上古三代,是仁义而王,道德而治,那是正统,以后所有各朝不是智力而取,便是篡弑以得,都是不合乎正道的,汉、唐、宋,其主皆有恤民之心,可谓副统,但较之圣人之治,仍然差得很远,称不上正统之治。”

王钝收住声音,三个官儿一齐摇起头来,站在宫门处的侍卫远远看去,就见三个官儿动作整齐划一,连乌纱颤动的频率都是一模一样,不禁蔚为奇观!

卓敬忍无可忍地道:“先生说井田不复,仁政不行,刚天下岌岌危矣。若行井田,则天下治矣。那么上古三代,今在何处?汉唐宋之盛世年代,又与井田何干?”

方孝孺忙着上书改制、复井田的时候,齐泰和黄子澄也没闲着,削藩的动作紧锣密鼓,燕王身边的兵都调光了,北平该换的官儿也换得差不多了,两人开始琢磨怎么顺利把燕王拿下。

卓敬听了忍不住了,他虽然在削藩的问题上是坚决站在方孝孺一边的,可他毕竟在户部为官多年,是个干实事的,听了方孝孺这番夸夸其谈的荒唐言论,只觉如果皇上真听了他的话去复什么古,搞什么井田,那也不用人家来反,这天下就要被他自己给折腾没了。

“好啦好啦,此事容后再议,让朕再好好想想。”

户部三个官儿走出谨身殿,互相看看,犹如梦中。

方孝孺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夏原吉,你说甚么?”

夏原吉不敢置信地道:“久闻缑城先生博学多才,天下大儒,怎么说出这等愚蠢之论?泥古不通,毫不适用!”

夏原吉冷笑道:“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如此作为,不过又一王莽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