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战神?
深秋,寒意料峭,这天一早,撒马尔罕所有的外国使团、乃至各地外国商团,都接到了帖木儿大汗的命令:“当天务必全部离开撒马尔罕,翌日一早,但有发现尚未离境者,杀无赦!”这是帖木儿大帝为了防止有人刺探情报,摸清撒马尔罕虚实所采取的强硬措施。
帖木儿说到这里,拖着他的瘸腿微微转了个身,用他能做得出的最优雅的姿势,微笑着看了一眼他的将军们:“现在,你们已经清楚了?”
派往鞑靼和瓦剌的使节也出发了,他们带去了帖木儿的誓言:“帖木儿的子孙岂能与成吉思汗的子孙相提并论?待我千秋万岁之后,自当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中择贤而立,此番东征大明,一俟成功,万里锦绣,是所有蒙古人的,将来更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的,而非我帖木儿所有……”
将军们激动地振臂高呼:“大汗必胜!大汗必胜!大汗必胜……”
帖木儿的求亲队伍携带着大批财物出发了,他们是为帖木儿众多的孙子,去向蒙古斯坦和察合台、伊尔、金帐等地蒙古部落势力强大的酋长求亲的,尽管帖木儿实力强大,但是只靠武力威慑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他希望通过联姻,在自己远征期间,巩固自己与蒙古诸部的联系。
定庸一听大喜,双眼一亮道:“当真?”
黄河流域已定,再图江淮,因为那里河流纵横,不适合我们的精骑运动,在这里可能会遇到比较强大的抵抗。这时就要采取一些其它策略,配合我们的军事行动,我们会找一个中国青年,证明他就是失踪的建文皇帝,立他为中国皇帝,以与朱棣对抗。
他还没有说完,年近七旬、身体依旧硬朗之极的帖木儿大帝便高声打断了他的话:“今日叫你来,本可汗就是要放你归国的!”
未虑胜,先虑败,对一支远征的兵马来说尤其如此,如果我们对鞑靼、瓦剌和西域诸国诸部的外交措施失败,且战事不利,那么就变急策为缓策,先入河西,夺取关中,先巩固陕西、甘南、宁夏,这些地区的明军多为蒙古人、藏人和穆斯林,他们对明廷并不忠诚,相反对我们非常友好,我们的使团出入之际,他们经常会主动向我们透露有关明廷的情报,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叫他们阵前反戈,加入我们的阵营!
定庸走进撒马尔罕的宫殿,只见满朝文武,人头攒动,只在中间厚厚的地毯上,给他留出了一条道路,定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中忐忑不已,又不想弱了天朝上国的威风,只得强作镇定,走上前去,对帖木儿以该国礼节抚胸说道:“大汗,定庸奉大明皇帝之命回访贵国,是为了缔结两国的亲密友好关系,同时也是催促大汗,尽快恢复对我大明的贡赋。可大汗却把外臣拘禁了起来,如此无礼的行为……”
帖木儿微微举起双手向下一压,那排山倒海般的声音立即戛然而止,帖木儿的声音如同出鞘的钢刀一般冷峭:“出发!马上!”
再来说说明军的兵力部署,大明军队以都指挥使司划分为一个个军队,分别是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云南、贵州、大宁、万全都司,能够及时抵抗的一线武装只有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两个军团。
当初帖木儿帝国的使节盖苏耶丁和阿尔都沙离开大明不久,他就启程上路了,不料一到撒马尔罕就被控制起来不许离开。因为路途遥远,归期本就难以确定,大明那边现在还不知道。
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共计二十七卫及五个千户所,如果他们的兵员都是满额的话,约有十五万五千人,分驻在各个城堡,是无法集中起来与我们决战的,所以,他们虽然有高大坚固的城池,可是他们一团散沙,无法集中,就是他们最大的劣势!
随即,帖木儿又把大明使节叫到了汗帐。这位大明使节姓定,名叫定庸,是武昌卫指挥定宝禄的族侄,因为他是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被朱棣钦定为回访帖木儿帝国的合适人选。
明廷二线兵力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四川都司,这三个地方共计三十三卫及十四个千户所,满额总兵力约为二十万人。其余军队距离太远,很难在半年内赶赴陕西、甘肃前线。不幸的是,我们了解到,他们每一个卫所,都存在着伤病、老病,以及完全转为屯夫的非战兵,所以他们在这些地方的实际兵力,还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