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暮与旦的期待
谢雨霏和彭梓祺正在灯下忙碌着。
鸿胪寺的官员依例首先出班,奏道:“皇上,今有北平燕王奉旨回朝,现在午门外候见。”
夏家的小书房里,一灯如豆。
文武群臣目不转睛地看着御座上那位年轻的皇帝,就见他两颊倏地绷了一绷,然后冷冰冰地吐出四个字来:“宣他觐见!”
谢雨霏得意洋洋地道:“本姑娘出马,那还用说。”
文武百官们今天来得这么齐,可不都是替建文帝撑场面的,也不都是来打酱油看热闹的,从公里说,他们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有的人赞成朱允炆的削藩,有的人赞成朱元璋的建藩,有的人赞成削藩但是不赞成朱允炆削藩的手段,还有的人是与燕王朱棣素有交情,心中颇为他打抱不平,更有许多勋戚武将们对建文帝登基以来一系列抑武扬文的举措心怀不满,盼着燕王为大家出一口恶气的,众臣僚各怀心思,都在等着“王见皇”的一幕。
彭梓祺瞪圆了眼睛道:“真的假的?这才几天,天呐,比咱们家那些上好的水田一年的收成赚得还多得多。”
雅乐起,皇帝该御门了,文武百官顿时精神大振,锦衣卫力士张着五伞盖、四团扇,自东西升立座后站定;内使二人,一执伞盖,一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建文帝神情严肃,举步登阶,鸿胪寺唱入班,文武百官马上上前参拜皇帝,三呼万岁声震耳欲聋。
谢雨霏的手指拨弄的飞快,看得人眼花缭乱,等她把数计算出来,便像只偷吃了两只鸡的小狐狸,嘿嘿嘿地奸笑起来:“怎么样,我没料错吧,刚换成金子的时候一两银恰值一贯钞,咱们是一千零五十文换一两,现在市面上是一千二百六十文折银一两,黑市里更高,这才几天,咱们至少已经六百贯了。”
依照上朝的程序,首先该由鸿胪寺官员对皇上禀报今日谢恩、辞驾的官员以及外地进京朝觐的官员,这些官员此时都候在午门外,一般除非重要官员,否则皇帝是不见的,只要皇帝应一声“知道了”,自有内侍去传旨,那些候见的官员们便在午门外遥行五拜三叩头礼,之后就可以该干嘛干嘛去了,然后,金銮殿上就会进入每日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奏事。
谢雨霏抓起算盘“哗”地一抖,便劈呖啪啦地拨弄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一百条,一条一两,一两金折五两银,一两银折一千二百六十文……”
然而今日文武百官们是没有什么要事待奏的,就算是有,也都先搁在了一边,谁挑今天这个日子向皇帝奏事,马上就得成为全民公敌:你丫的还有没有一点眼力见儿!
彭梓祺将一口樟木匣子阖上,说道:“数了两遍了,这一匣一共是一百条。”
在所有人心中,今天朝堂上唯一的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燕王朱棣朝见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