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下套
而这些心腹之间有竞争,就会竭力向他效忠,努力为他办事,毕竟所有人的权力都来自于他。大家一团和气是不可能的,也是最危险的,适当的派系竞争,对皇帝只有好处。
众人都把酒吃了,夏浔目光微微一闪,顺手拿起一个碟子,在桌上那条足有二十多斤重的大鲤鱼上连着鱼珠挟了一片眼肉,递给纪纲,笑吟吟地道:“这是前两日周王殿下派人从开封送来的,正宗的黄河大鲤鱼,你尝尝。”
夏浔这一次作对的对象同样是北平系功臣,这没有关系,皇帝只怕臣子们不做事,不怕臣子们对立和竞争,只要他们有对立,就会努力争取一切可争取者,建立自己的势力,而朝中现在最多的就是旧朝官员,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必然将在这种竞争中被受他宠信的那几位大臣们拉拢、吸收,旧朝势力就会逐渐分化消亡。
纪纲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夏浔忽然一拍额头,笑道:“你看我这记性,答应人家的事,险些忘了。周王府送鱼来的人曾向我提过一件事情,我正不知该从何处着手,你来的正好,你锦衣卫神通广大,应该查得到,只是我也不知这事儿归不归你锦衣卫管。”
所以,永乐皇帝需要培植新的势力,培养北平系心腹重臣的势力!皇帝要管理天下,无法做到事必躬亲,他需要一些强力的臣子分担他的责任,他是一棵参天大树,各种盘根错节的势力就是他的枝干和树根,再往下去,那些低级官员、地方官员就是枝叶和根须,他需要用新的枝干和树根,逐渐取代旧朝的根系和枝干。
文官方面,有大学士解缙、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郑赐、吏部尚书张沈、工部侍郎黄立恭、吏部侍郎毛泰亨、左都御使陈瑛、副都御使吴有道、御史尹昌隆、黄真,此外,还有锦衣卫南镇抚司刘玉珏。
夏浔这一问,众人也都侧起了耳朵,纪纲得意洋洋地道:“皇上已然御极,可铁铉还要反抗,妄想据城坚守,嘿嘿,可惜呀,这一回他可指挥不动济南兵马喽,朝廷旨意一到,铁铉就束手就擒了。
勋戚方面,有王宁和梅殷两位驸马;功臣方面,有曹国公李景隆和定国公徐景昌;武将方面,有都督陈暄、以及伤势已经痊愈的双屿岛三位指挥使,这三个人已经正式打上了他辅国公的烙印,也是他第一次让自己的人公开在朝臣面前露面,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栽培。
这人身为臣子,竟敢拿太祖皇帝灵位抵挡炮火,大逆不道之极,依着我说,诛他九族也不为过。可惜,皇上只吩咐把铁铉押赴刑场明正典刑了。他的妻子在铁铉被捕的时候就投井自尽了,家中只剩下父母高堂和两个儿子,他的父母流放海南,长子发配戍守河池去了,那个次子么,贬为贱民,充入奴籍。”
夏浔宴请的人,阵容太庞大了,足以让满朝文武为之侧目。
纪纲连忙道:“国公爷的事就是卑职的事,国公只管吩咐下来。”
当然,旧臣未必就不肯归附新帝,可是皇帝没有千手千眼,如果他逐一考察试探,直到确定他们的拥戴,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对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朱棣来说,这也同样不是他能等待的。
夏浔想起与铁铉同往东海缴寇的往事,不由微微一叹。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地位的不同,使他思考问题不再是站在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角度夸夸其谈地去谈道德,他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质,新时代的来临,必将有旧势力的灭亡,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把他赶走,或者排除在你的游戏队伍之外就可以了,要么顺服,要么死亡,本就没有中间路线。
在他眼中,整个天下就是一盘棋局,每个人都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主导整个棋局和每一枚棋子命运的,是他这个奕棋的人。想通了这一点,夏浔就肆无忌惮了。
陈瑛也在摇头叹息,不过他的叹息与夏浔不同。他是以整人为业的,整的人越多,他的权势越大,如今铁铉也授首了,眼看就要“英雄无用武之地”,陈大人心中很是失落。
至于可能的失控,朱棣并不担心,他强势且自信,有他高高在上调停、平衡,就能保证一切向着健康、正面的方向发展。如果有人脱离他制定的游戏规则,危害到他的统治,他自然会出手扼杀这种危险的局面。
纪纲吃了几口菜,压了压一气喝下的三杯烈酒,便又斟满一杯,起身来到夏浔席前,笑道:“纪纲来晚了,今儿借花献佛,就借辅国公的酒,敬辅国公爷,各位公爷、驸马和部堂大人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