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谁是胜者
屁股坐在不同的位置,看重和考虑的东西自然也不同,刘三吾坚持他的道,不容任何人侵犯亵渎,朱元璋又何尝不是?刘三吾宁死不肯让步,不肯污了他的清名。能用几十颗人头就可以换取万千民心,换取政局稳定,换取天下太平,朱元璋又岂会手软?
“刘大人,考官可不止你一人,为了书生意气,置众多性命于不顾,置你家人老少于不顾,这……”
夏浔有些心累,从青州开始,到北平、到金陵,他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唯有面对着这些手无寸铁、铁骨铮铮的读书人时,让他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他站起身来,大笑道:“哈哈,叫我刘三吾承认循私舞弊,偏袒南人?刘三吾据文章优劣,择优取仕,一颗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刘三吾清清白白,老夫为主考颁布的这份榜单,决不更改!”
碗口大的马蹄踏在积水深深的石板路上,溅起一片水花。路上少有行人,这样的大雨中却有一个叫花子在雨中艰难跋涉,风急雨骤,打得他睁不开眼睛,夏浔策骑驰过,溅了他一身水,虽然这人早已全身湿透,还是大为气恼,忍不住破口大骂。
夏浔心中很是气闷,可他毫无办法。他人微言轻,在其中起不了甚么作用,一个不慎,他就要在君与臣的碰撞中化为齑粉。
刘三吾嗔目大喝道:“区区小儿,安知大道所在?你懂个屁。”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一向杀人不眨眼的老朱也许是临到老了,心有些软,在杀机已动的时候,还是向刘三吾这些忠而直,但有些愚腐的臣子们抛出了橄榄枝,但他毕竟是朱元璋,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一个杀伐决断的绝世枭雄。
夏浔冷笑道:“以身殉道,可敬!死的不值,便可怜了。古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真不假!”
出了刑部大狱,夏浔扳鞍上马,扬鞭疾驰而去,他已经尽了自己的力,朱元璋还在等着他的回复。经过这场交锋,夏浔总算对这个时代的真正的读书人有了个了解,他们维系着这个天下,有时候却又成为这个天下的桎梏。
刘三吾做了一辈子官,历经元明两朝,人老成精,如何不明白夏浔的这番话,他豁然大笑起来:“赦我之罪?刘三吾何罪之有?”
只是他骂声出口时,夏浔早已驰出几十丈外去了,这样大雨,哪里听得到他的骂声。
刘三吾神情一肃,立即屈膝跪倒,夏浔道:“皇上说,如果你肯认错让步,让朝廷体面地化解这场南北举子之争,可赦你之罪。”
叫花子恨恨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道:“妈的,想不到我万松岭也有这么狼狈的一天,真他娘的晦气!”
刘三吾怒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刘三吾若能以身殉道,那是老夫的荣幸。”
刘三吾等人也许是求仁得仁,可夏浔并不觉得他们死得如何有价值。他们只是从公平公正的角度考虑到了考试的社会公信,这种偏执让人既尊重又可怜。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毕竟只是局部,而政治方向却是代表着整体利益,可他们偏偏就是不肯跳出他们固囿的小圈子。
夏浔又好气又好笑地道:“道?何者为道?山上草木,一岁一枯荣,世间百姓,代代相死生,我们活着,该为那代代死生相继的百姓们着想,还是为那亘古不变的山岳大道着想?”
刘三吾等人坚持的是公正、公平、严谨的普世价值,而朱元璋考虑的是北方的安定,国家的安全;一个考生,如果他是南方人,一定会对刘三吾等考官大加褒扬,可他如果摇身一变,突然成了北方人呢?那他又会为朱元璋的南北分榜而雀跃欢呼。你站在柜台外面就骂窗子里边的人官僚作风,坐在柜台里边就骂外面的刁民无事生非罢了。
刘三吾凛然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孔曰成人,孟曰取义。但为心中大道,生死何足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