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圣战
当他的使团赶回,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他的时候,帖木儿大吃一惊,他这才意识到,可能要遇到一个强劲对手了!
夏浔与他当面表述自己对安南的不同意见,朱棣虽然气恼,却也不会因此怨责夏浔,朱棣不是个容不得不同意见的人,不管是在他靖难期间,还是他做了皇帝之后,他始终允许不同意见发出的声音,如果是个唯唯喏喏,只知听命行事,从无自己看法的人,绝不会被他派出去独挡一面。
朱棣刚刚登基,而且是以反王的身份取得天下,这时候他的政局必然不稳,民心必然不定,此时无异是最好的进攻机会,于是,帖木儿放弃了那些不堪一击的对手,迅速集结军队。这是他一直以来视为的最终目标,他要去中国,先征服中国,再征服蒙古,只有如此,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取成吉思汗而代之!
经过一番筹备,把剌答哈、古驴等奴儿干地区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千里迢迢赶向京师,消息传来,朱棣大喜,而追本溯源,这份功劳离不开夏浔经略辽东的功绩,而且可以确定,这正是经略辽东,辐射奴儿干的成果,朱棣不免又想起了在大报恩寺与夏浔的一番争执。
为此,他已做了多年的准备,他对中国北部、中部和西部已经做了十多年的侦察,搜集了大量情报,他已经探索出了好几条可以东征的路线,他的前锋军队早已进驻蒙古斯坦(新疆西部),攻下于阗,一直推进到塔里木河中游。
可是……
夏浔比他朱棣还要“俗不可耐”,他是完全以利益得失为根本,像个锱铢必较的商人似的,反复比对之后,认为得不偿失,这才提出反对意见的,因此并没有招致朱棣的反感。他也清楚,夏浔虽然对趁机吞并安南持不同意见,不过如果他仍要派夏浔征讨安南的话,夏浔还是会全力以赴的。
祈祷生效了,万能的神显灵了,那个比撒旦还恐怖的跛子突然退兵了。
夏浔为他做了许多秘密的事,在经略辽东的时候,与朝鲜寸土必争,这些行为使他觉得,夏浔是最有可能赞同他的意见的,而夏浔果然没有反对。夏浔没有反对,是指夏浔果然没有站在道义的立场上夸夸其谈,学那些腐儒,大谈什么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一类的陈辞烂调。
可怕的帖木儿大帝突然收拢军队,回到了他金碧辉煌的都城撒马尔罕,丢下一堆惊魂未定的西方君主,战战兢兢地去恢复他们破败不堪的国家。
亦失哈宣抚奴儿干取得了极大的成绩,由于辽东日渐兴旺,而鞑靼连吃败仗、日渐萎靡,奴儿干地区诸部首领对亦失哈毕恭毕敬,表露出了愿意归附天朝的意思,亦失哈抓住这个机会,趁热打铁,盛情邀请奴儿干地区诸首领朝觐天子。
是时候了,他已经发动了无数次圣战,这一次,他要发动“中国圣战”!
朱棣特意与夏浔在大报恩寺中单独见面,对他吐露心声前还有些难以启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现在没有人可以商量,在他发动安南官民“主动上表请求归附”前,他不可以让人知道自己对安南存有觊觎之心,这与中国数千年来文化传承所形成的道义思想是相悖的,贸然提出,必然引起朝野相当多的士大夫反对与指责。
因为帖木儿大帝对他们已经没兴趣了,他有了一个新的征服目标,他要去东方,他要征服大明帝国!
可是现在还打着以宗主国身份惩罚藩属国叛逆的旗帜,以“兴灭继绝”的大义名义对安南做战,他不好露出吞并安南的意思,他的计划是通过一位近臣,收买几个安南的权臣世家,叫他们主动上表请求大明循古制复郡县,那时才顺理成章。
他派阿尔都沙和盖苏耶丁远赴大明的时候,中原的皇帝已经成了朱允炆,在帖木儿看来,朱棣仅占有北京一隅以对抗全中国,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他当时根本没有在意这个叫朱棣的藩王所谓的造反。可是等他的使节团赶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皇帝已经由朱允炆变成了朱棣。
朱棣一旦有了决定,必然乾纲独断,而他乾纲独断的决定,恰恰是在他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之后,反复推敲斟酌这些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补充、修正自己的看法,最后才拿出来的,朱棣的许多决定,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到了英明神武从不犯错的地步,而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汇聚了众多人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