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自投罗网
那挺胸腆肚的军汉把军刀往夏浔鼻子底下一杵,粗声大气地道:“朝廷马上就要发兵讨燕,急召随军役夫匠人,绍兴府也在征召之列,你不用回去了,这就跟老子走吧!”
那军汉瞪眼道:“老子等得你,谁等得老子?不成,今天匠人凑不齐,就拿你们充数!”
老子在儿子手上狠狠地敲了一筷子,儿子嘟起嘴,有些生气,但是很快便冲着那盘子香喷喷的兽肉发动了进攻。瞪了儿子一眼,老子开始去挟菜,肉谁都想吃,尤其是像他这样体力消耗大的人,但是见儿子吃得香甜,两口子不约而同地只去挟菜,不着痕迹地便把那盘子里的肉让给了儿子。
刚刚说到这儿,镇口的关卡那儿有人叫起来:“爹,爹,这儿有两个匠户!”
“吃东西别吧嗒嘴儿!瞅你那臭毛病!在家里还没啥,这要是出去坐席吃酒与人往来,不叫人笑话!”
那人是当地里长的儿子,在镇巡检司做帮闲,一见夏浔和苏颖的路引,登时如获至宝,马上跳着脚儿向他爹喊起来。
这两类匠户在当值以外的其余时间可以自由从业,这对夫妇就是轮班匠,丈夫叫马桥,妻子叫崔小嫣,两夫妻刚去南京服役三个月回来,轮班匠服役是无偿劳动,不但上工之日没有代价,连往返京师的盘缠路费也要自备,所以他们夫妻的确没有钱,一路上凭手艺给人做点活计赚口饭吃而已。
其实不只是她,他又何尝不想尽快离开,梓祺和谢谢、他所有的家人,这么久没有他的消息,一定非常担心……从时间上算,燕王世子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北平,朝廷没必要继续布下天罗地网,今天就离开吧。
这对夫妻是截缝匠,在官府服役时负责栽制、修补军衣、皮甲,到了民间,自然就改行裁制男女成衣了。因为他们时常要上京,沿途也要做生意赚钱,所以自由度比较大,这份路引上,附近几座府县都是可以去的,最远处恰至杭州府。
夏浔瞟了她一眼,发现她神思恍惚,眼神幽幽的,不知道在想什么,有些温馨、有些甜蜜,还有些思念的味道,是怀念双屿岛了么?也许吧,她从小就生长在海岛上,现在离开了海洋,在山上住了这么久,一定很不适应。
夏浔看罢路引,将它揣在怀中,包袱重新系好往肩上一背,煞有其事地向苏颖长长一揖,笑嘻嘻地道:“裁缝娘子,这就随为夫欢欢喜喜回家去吧!”
他们的儿子已经十四了,长得墩墩实实的,壮得像头小老虎,吃起饭来狼吞虎咽。夏浔还知道,这位主人还有个姑娘,已经嫁到山外去了,山上只有这对夫妻,带着这个儿子,守着几亩山田度日。
夏浔很沉着,他才不信风头已经过去,路卡关防的检查大多已是虚应其事,会有人凭这两份路引看出什么破绽,他向有些沉不住气的苏颖递了个眼色,然后笑眯眯地朝赶过来的几个穿长袍的白胡子老头儿和一个军汉作揖道:“小人绍兴府马桥,轮班皮甲匠人,不知各位老爷和这位军爷有何指教!”
这户人家,男人四旬上下,身材很是健壮,赤红色的脸庞,眼角带着浅浅的皱纹,朴实、憨厚,一件灰布褂子打了好几个补丁,也不舍得换换,他的头发盘成一个髻,只随意扎了个木簪。娘子的岁数比他略小些,身量不高,圆圆的脸庞,肤色带着乡下妇人惯有的健康的红晕,行动很是俐落。
“你!”
乡下人间的早餐很简单,自家种的庄稼煮出的小米粥香气扑鼻,新鲜的蔬菜和腌制的咸菜也都是自家所产,此外还有一盘熟肉,那是主人在山上下了兽夹捕到的小兽。
于是,她便想到了自己的心肝宝贝:“离开这么久了,孩子还好吧……其实有什么好担心的,我都是被婶子们带大的呢,有她们照顾我的孩子,一定不会有事的。”
翌日清晨,长谷镇口,一位军爷拉长着一张脸,训斥几个当地的甲长里长道:“朝廷马上就要用兵了!征召役夫甚急,你们怎么搞的,本该由你们长谷镇出四十名匠人,到现在还凑不齐!再凑不齐,老子把你们几个老东西拉到北平去填护城河!”
恍惚间,同样的场景似乎出现在双屿岛上。她抱着孩子,夏浔坐在她的旁边,一家三口亲亲热热……
几个乡绅地保哭丧着脸道:“军爷,这一次朝廷征役也太急了些呀,昨天刚刚下令,今儿就要带走,他们是轮班匠户,许多人平时不在本村本镇住的,一时之间,老朽上哪儿凑足人去,求军爷开恩,再宽限几日,老朽一定把他们找回来。”
嘴里虽骂着他的臭毛病,可是看到儿子吃得香甜,老子脸上还是露出了满足愉悦的笑容。父母之爱是不需要说出来的,因为它是不求回报的。注意到这个细节,苏颖的筷子停了停,这家人的生活平淡极了,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但是她很羡慕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