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陈瑛的风格
人证、物证、仓惶被抓者毫无准备之下彻底交待的口供,半夜工夫,俞士吉就全弄齐了。不要说还有别的罪证待查,光只这些罪状,就足够让最恨贪官的朱元璋老爷子气得从坟头里蹦出来,判常英林一个用六十万担粮食活活压死的重刑,再活扒了他的人皮,塞上草,杵在湖州府库前边给贪官们打样儿!
等习丝姑娘回来,慢说旁边还有国公府和都察院的人跟着,就算没人跟着,那老鸨子也不敢上前去了,现在就算要收拾习丝姑娘也轮不到她了,她得琢磨着怎么送份厚礼,再送几个没开封的姑娘给知府老爷去尝尝鲜,哄得知府老爷开心,不要为难她的“环采阁”才好。
俞士吉不愧是陈瑛带出来的兵,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够狠够绝,抄着蔓、顺着藤,连根都给你掘喽!
习丝姑娘被押回“环采阁”时,老鸨子已经从先行赶回送信的人那儿知道经过了,听说习丝得罪了知府老爷,还往国公爷脸上泼了酒,把那老鸨子吓的嘴唇都紫了。
他留了人把整个环采阁封锁起来,再由习丝姑娘这个当地土生土长的女孩儿指路,摸清了那几个与常知府有所勾结的奸商住处。只是为了避免惊动这些奸商,他未敢出动大队人马,每处都只留了几个机灵的都察院差役守着,至于三千护军的营中已然准备停当,士兵们都枕戈以待,随时可以出动。
官场中的人物,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他们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似是而非的,你休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用意,恐怕这位国公还是故作公正,随意查上一查,应付了事的可能大些,到那时候,恐怕自己还是难逃一死。这样一想,她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
这时眼见各路粮车纷纷赶到,俞士吉才阴声吩咐道:“去,马上引陈将军那三千兵马来,包围这个地方,一个不许走脱!”
习丝姑娘被押回“环采阁”,定下神来一想,也有些摸不清那位国公爷的态度了,莫非他真肯为百姓们主持公道,查那贪官罪证?可转念一想,又不禁暗暗摇头,那位国公的态度实在是太暧昧了些,似乎是要查办此案,又似乎是维护常英林。
这一夜,湖州城里好生热闹,先是西城最偏僻处的府库方向喊声震天,有那离得稍近的人家半夜听到动静,披衣起床登高一看,府库方向火把有如天上的繁星,人喊马嘶,好一通热闹,还以为走了水,便悻悻地骂上一句:“拿妈的诶,有府台老爷那只大耗子,库里哪里存得住粮喔,救什么救!”便回去继续呼呼了。
这回是俞士吉亲自来的,他一身官衣,不能出入青楼烟花之地,是以就在“环采阁”外候着,叫手下一个旗牌进去提人。老喷倒是警醒,在那小楼四周都部署了侍卫,来人一说,他亲自赶出来一看,果然是御使大人到了,这才一溜烟回去提人。
俞士吉可不是只抓那些人一个现行了事,他是当场就问案,趁着那些人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的当口,胡乱逼出几句漏洞百出的话来,登时便逮着了理儿,这时事先摸清他们的家宅住处就派上了用场,立即就派人引着官兵去抄他们的家了。
谁想这三个人焦头烂额的还没商量出个对策,官府又来人了,老鸨子一听还以为是知府老爷派人找她晦气来了,壮着胆子迎出去一问,来的却还是都察院的人,是来提那习丝姑娘去问案的。
还别说,这里毕竟是常知府的主场,想要完全封闭消息是不可能的,俞士吉的行动如此迅速,还是逃走了几只小鱼小虾,急惶惶似丧家之犬,奔向知府衙门告状去了,谁料俞士吉连知府衙门外围都撒了一圈兵,只要闯进来的不管是报信的还是过路的,全都抓了起来,而且马上拷问口供。
老喷叫她单独准备一栋小楼,老鸨子麻溜儿地照办,安顿好了习丝和一众官爷,老鸨子马上跑去找内外管事商议对策去了。青楼里一般都有内外两个管事,内管事负责采办饮食、器物,看管院里的姑娘,同时还要负责应付一些恶客。而外管事则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物,专门负责打点各方势力,结交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