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夜行 > 第946章 一网打尽

第946章 一网打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呸!靴底好多泥!

故而,当部党官们溃不成军,已无法与科道官们叫板之后,外部威胁一去,内部争议便来了,一些科道官开始明确赞同迁都,还有一些则是迁都与否与他关系都不大,眼见皇上纠结于迁都一事,迟迟不想就易太子一事下定决心,故而赞成迁都,这就有点像与皇帝做一场政治交易了。

“国子祭酒陈安之!”

本来势弱的迁都派在这群汉王派中的反骨仔的支持下,勉强算是撑住了场子。结果双方争来争去,相持不下,关键时刻,竟然等来这么一道旨意。朝里的头头脑脑抓得已经差不多了,陈瑛的位置已经排到了最前面,纪纲的这番话被他听了个清清楚楚。

“五军都督府都督汪洁!”

陈瑛霍然抬头,惊愕地看看纪纲,只见纪纲目中满是杀气,再抬头看看城头,黄罗伞盖依旧矗立其上。陈瑛突然站起身来,往午门处便跑,口中大叫:“我要叫皇上!我要见皇上!我要向皇上申辩!”

现在的大明战力,远在北元残余势力之上,整个实力强弱已完全不成正比。所谓北平近虏如何凶险,至于么?熟知以后历史的未来人知道北虏威胁之重,当时的官员们不是轻敌,而是在他们心中,北方游牧现在确实不够看的,他们真觉得定都北京,会受到那么大的威胁?

“上直卫指挥使所杰!”

何况,在本来历史上,最后真正成为大明掘墓人的,并不是现在的北元余孽,而是眼下压根就被文武百官完全忽略,不曾放在眼里的女真部落。北元衍化出的鞑靼和瓦剌,掳掠寇边是有,可是除了土木堡之战,根本谈不上对大明有过什么真正的威胁。

“翰林院五经博士尚林!”

而土木堡之败,与其说是瓦剌人打的胜仗,还不如说是明朝在大宦官王振的瞎指挥下,自己挖坑自己埋。至于明末女真,连续多年的天灾,大明饥民无数,反旗四举,紧接着又发生了大鼠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吴三桂开了山海关,他们照样没能力闯进来。

两个书办神色平静,从容提笔,分别在他们的书札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陈瑛的官衔和名字。

那些锦衣卫一向目中无人,天子近卫,只消得了皇上旨意,普天之下有什么人是他们不敢动的?更何况都察院跟锦衣卫一向不和,两个衙门这么多年来一直斗来斗去,那仇结得极深了。一见他跑,一个缇骑身子向下一伏,一个扫堂腿,就把陈瑛重重地摞在了地上。

纪纲翻开一本奏章,上边有朱棣刚刚勾上的鲜红一道勾痕,仿佛带血吴钩,赫然勾着一个名字:“都察院左都御使……陈瑛!”

陈瑛被这一下摔得天旋地转,一时摔岔了气儿,竟然没有觉出痛楚来,他一仰头,只见蓝天白云乱转,头顶上几个绯衣缇骑,也像走马灯似的转来转去,然后一只旋转着的大脚就出现在半空,下一刻便踩住了他的嘴巴。

两个书办赶紧分别闪向两边,厅中左右,各有小书案一张,上边铺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桌后还有个小马扎,就是他们的坐位。两个书办回到书桌后面,往小马扎上一坐,便翻开桌上一本类似札记的东西,上边写满了字迹,也不晓得写的是些什么,中间都有一大块空白的地方。

“广东道御使张兴宇!”

可以说,大明在土木堡发生的让大明军力从此由强转弱的一场惨败,其真正原因来于内部。最终亡国,还是内部作用的结果,在当时来讲,过度强调北虏的威胁,不过是反对迁都的一种手段。

“江西道御使陈龙城!”

百官反对迁都的主要动因是地方保护主义,自身家族利益,为家乡父老谋福利的乡土情谊。可就是这些私心杂念,包装一下,便成了冠冕堂皇的政治理由,科道官们坚持主张“轻去金陵,有伤国体”,从安全、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提出了反对意见。

“都察院佥都御使俞士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