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一章 龙鳞书(二)
全书使用木活字摆印,典雅美观。图片与程甲本120 回的每一回图文内容完美对照,互相提升。
内文版式也多有创新,每一页影印文字原本呈现木活字风格,加以朱栏边框,更有古典韵味。
天头宽阔,点缀精雅笺谱,古今对话。
每函的盖板,用软烟罗和南京云锦做成,朦胧中透着传统的含蓄之美,营造一种青春幻美的红楼梦境。
说起软烟罗,熟悉《红楼梦》的人都记得,老太太在潇湘馆告诉众人“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书籍展开后,每一折页内芯采用龙鳞装。
整体看来,大有“龙游于书中,书居于龙骧”之感。
从内文设计上看,原理和龙鳞装区别不大,只是平面从卷轴变换成折页,但同样要根据内容对每一折都要进行计算,为此,张晓栋和他的团队给每一折都做一个模板。
因为游览大观园这一章内容和画面都太过丰富,他们决定为之做2 个折页,最终建成了一个含有121 个模板的超强大数据库。
整套成书含有8 函,第一函15 个折页,其余7 函14 个折页,总共1766 个龙鳞筒子页。
软烟罗最大的功能是糊窗户,糊到窗子上看外面的风景会更加亮丽,色彩更加鲜艳。
张晓栋团队买了各种各样的织物回来试验,终于找到一种织物符合我们对《红楼梦》那种朦胧、隐约、若有若无、似烟似梦的感觉。
封面右下角那道瓶形门的材质更为珍贵,形状取自故宫里的门,中间选用珍贵的缂丝来表达(又称“刻丝”)。
“一寸刻丝一寸金”,自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技艺。
全书图片取自旅顺博物馆藏清代孙温绘《红楼梦》230 幅。
该画成于同治丁卯至光绪癸卯年间,历时近四十年,绘有三千余个人物,堪比《清明上河图》。
孙温当时绘制这部作品的时候是根据木活字版的120 位程甲本的《红楼梦》绘制的,所以这部书可以更好的再现孙温先生的绘画,也能够最好的再现木刻版的程甲本《红楼梦》,每一回的绘画正好对应的是每一回木刻本的红楼梦的内容。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孙温画作的原貌,设计师多次前往旅顺博物馆观摩真迹,无数次印刷打样、调校色彩。
去往泾县,寻找最适合的手工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