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八章 古代善本《战国策》
今日之方家,如‘欲’涉足此间,亦当有鉴于斯。
因为东西太过贵重,张天元反复查看了好几遍,最终还用鉴字诀做了确认。
确定这并非伪造的东西,一颗心也放进了肚子里。
而接下来,就是价钱问题了。
那场拍卖会是在国内举办的,纽盖特应该不知道。
黄丕烈慨叹,不知何时能够得见。
一日,大藏书家鲍廷博带宋版《战国策》来苏,黄丕烈看过这部书当即敲定以白银80两买下,且初步判断这就是所谓的梁溪高氏本。
并让顾广圻把其堂兄顾之逵的影宋抄本借来参校,结果是胜于抄本。
自嘉庆二年始,顾广圻拿着这部宋版《战国策》,还有黄丕烈的原来那部元版《战国策》,以卢见曾雅雨堂‘精’刻本为底本,以六年之力,皓首穷经,才得校勘完成。
无怪乎《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并札记》刊印出来后,顾广圻颇为自负:“虽主于据姚本订今本之失,而取吴校以益姚校之未备,所下已意,又足以益二家之末备也。见于不可读者,已稍稍通之矣。后世‘欲’读《战国策》,舍此本其何由哉?”
他想了想,终究没有直接出价,而是问纽盖特道:“老先生,你觉得这套书我该给你多少钱?”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至此,龙身已具,但乏名家题跋以点睛尔。
而最终‘玉’成此事的不二人选正是黄丕烈,黄即依顾校本,命工影刻宋椠,为之札记,重刊此书,列入《士礼居丛书》,亦了却其一宗夙愿。
黄氏与顾广圻俱为一时名流,黄丕烈对宋版书非但深悉版刻年代等属于版刻形式的问题,更立足于版本文字的优劣来讨论宋本之佳胜。
因此他被洪亮吉举为清代“赏鉴”一派藏书家的代表人物,后世以此为特征的藏书家莫不奉黄为宗。
而黄氏如此重视顾广圻及其所校雠之书,更从一个侧面反映顾书之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