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二章 正气砚
吴忠善的长子普霖侨居菲律宾;次子旭霖留学日本,后在神户大成公司任总经理。
1933年吴旭霖怀着赤子乏心回国办学,此时弥留之际的父亲将正气砚传给了他,他深知守护宝砚的重要,将其藏之于高阁。
纵观这正气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块砚台那么简单。
它是爱国精神的传承,是刚正不阿的传承,是一件精神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的东西。
在座的有很多华侨,我给这件东西标一万美金的价钱,很贵吗?”
三位宋室孤忠死后,这方宝砚经朝历代,辗转飘泊,阅尽世间沧桑。
到了清道光元年,此砚从集市商人手中被江浙东阳县令陈海楼买去,后又被陈的后代转手换了钱。
光绪二十年秋,这方砚终于在皖南为福省人吴鲁所得。
吴鲁感于此砚‘得乾坤之正气’,如获至宝,遂为之取名‘正气砚’,并由此称自己的书斋为‘正气斋’。
正气砚归宿于吴鲁,可谓平添浩然正气。
“不贵”
台下观众的吼声十分响亮。
吴鲁,字肃堂,号且园,光绪十六年殿试以一甲第一名夺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他为人刚正,一生忧国忧民。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他挺身而出,担任军务处总指挥,奋起抗战,一面哀叹同僚们‘鲜有实心为国者,时局日坏’,一面向爱国者们振臂高呼‘毋效楚囚相对泣,拔剑收取旧山河’,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岳飞、文天祥、谢枋得的精神与人格。
吴鲁去世后,正气砚由他的第四子忠善珍藏于家乡。
吴忠善特将书斋取名‘守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