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六章 这份诚意很不错嘛
这样一株遒劲树木映衬着杨慎的形象看似放浪形骸实则稳重沉着的人物形象,后人大多认为这株树木的风格与笔墨为与陈洪绶关系亦师亦友的蓝瑛所做。
《杨慎簪花图》右上角题款:
“杨升庵先生放滇南时双结簪花,数女子持樽踏歌行道中,偶为小景志之。洪绶”。
特意指明这幅作品的描绘主题。
目前对于这件作品的创作年代还有些争议,学术界现在公认的创作时间为1636年,但也有学者认为创作年代为1643年即崇祯16年。
一人双手端着盂钵,另一个双手环抱,手中执一把羽扇。
他们以既谦卑又好奇的眼光看着主人,似乎不能理解杨慎的一举一动。
陈洪绶崇尚魏晋风度,在线描勾勒方面善于从篆隶书法中提炼出极富表现力的因素。
线描的运用如行云流水,或如春蚕吐丝绵绵,或弱折铁,顿挫方硬,真实而美妙的展示了所绘物象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运动感和韵律感。
画面中的人物线条,无论是对杨慎随意表现的夸张的衣饰还是对两位侍女芊芊身形流畅的勾勒,都使他们整体看来人物造型稳重而又典雅。
其创作年代的争议也与画面的主题有关,画面中杨慎看似意气风发的形象和陈洪绶当时身在扬州纳妾享受生活的心境也相吻合。
但不管它创作于什么年代,都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陈洪绶在人物造型具体部位的处理上也带有几何化的特征。
比如杨慎的服饰造型为似风而扬起的夸张宽大的衣袍,用锐角展示了一股动势,给人栩栩如生之感。
人物的背景简洁,只有一棵老树和些许乱石。
树身有许多窟窿,树叶已红,枯枝残断。
这一株饱经风霜摧残却顽强活着的老树,却象征者主人公的身世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