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称雄 > 第494章 诸侯

第494章 诸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钧是个实用主义者,他觉得清人对蒙策略很有成效,因此也毫不犹豫的拿来用了。

清人对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就是把一个部族划分为多个互不编属的旗,然后多个旗编为一盟。规定时间会盟,一般三年一盟。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策略,目的是防止蒙古诸部联合起来反对清朝,便广建诸侯分其力。比如最早与清结盟的科尔沁部族,曾是漠面诸部中实力最强的,因此满清便把他们划分为五个旗,以分化他们的力量。后来的察哈尔,也增划为六旗,喀喇沁也从两旗增为三旗。

更别提许多归附较晚的部族。更是被划分的更细。

在历史上,清朝一度把蒙古划分为两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旗。以此来分解和打击其力量。如喀尔喀蒙古分成了八十六旗、青海蒙古分成了许许多多互不统属的旗,他们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政治整体。从而。满清政府有效地瓦解了蒙古各部有可能的联合,分解了蒙古各部的力量,达到了统治的目的。

满清以前,蒙古人心中的汗权思想很重。虽然元以后四分五裂,但各部落还是唯认大汗为尊。

此时额哲等九人皆身着紫袍,头戴梁冠,腰佩金鱼袋,一步一步的跟着礼部官员上殿,不敢左顾右视。

做为最先归顺大汉的三个蒙古部族,他们还是享受到了不少优待的,不说个个封爵,而且还得到赐紫袍金鱼袋的资格。

只不过九个人都光着大脑袋,戴着梁冠有种不和谐的感觉。其实刘钧从没有让蒙古人剃光头,他只让清军剃过光头,但也并非是要让他们光头,只是不许他们留辨子。这事情传到蒙古人那里,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皇帝不许汉人之外的胡族留辨发或者披发,大家干脆也就都剃了光头。

当初蒙古人归附清朝后。清人并不要求蒙古人剃发。蒙古人的发式多样,大多都有中间剃光,边上留发的习俗,论起来和满清的辨发有些类似。也只有少数在满清朝中做官的蒙古人。才会改变发式。

而现在,不需要刘钧命令,这些蒙古贵族们主动的给自己全剃光了。

漠南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就是持传国玉玺的大汗。

清人击败林丹汗后。便将俘获的其子额哲封为亲王,位在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贝勒之上。将他高高供起,保持了蒙古人心中的汗权思想,也使得蒙古各部众归心于清廷。

同时,清人统一蒙古各部后,还取消了原各部族和汗原有的称呼,而是统一按照满人官秩,分别给这些部落首领和黄金家族成员授以亲王等七等爵位,,并且按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俸禄。

清人一面始终保持分化原则,又保证蒙古部落首领们世世为王,享富贵无于穷。

这种手段,其实很高明。这种分封再加上联姻,以及通商贸易,和开发移民屯田,最终使得蒙古人根本无法反抗清人。

“臣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额哲等身为部落首领,都会些汉语。只是口语各异,但喊起来还是很诚恳很洪亮的。

“平身!”

在此之前,满清其实也只控制漠南蒙古,也就是俗称的漠南二十四部,对此漠北诸部,未有效控制,漠西诸部,更是鞭长莫及。

不过到了清朝夺取中原后,通过拉拢联姻以及征战,最终清人把整个蒙古诸部都拉到了他们的统治之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