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日本银多为罪
“目前国内货币流通总量大约有多少?”刘钧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流通量,主要说的还是百姓和商铺商行里的现金。
货币的流通量对于国家经济极为重要,尤其是当朝廷开印了银元券之后。以前唐宋之时主要使用铜钱,但铜一直欠缺,铜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铜价一直居高不下。朝廷铸铜钱,实际成本比币值高,铸的越多越亏本。
而且正因为铜钱价高,因此总有人把铜钱收集后熔铸成铜器出售,然后得数倍之利。这结果就是,唐宋之时,天下一直钱紧。比如后世说到唐朝贞观之时,总说贞观富足,斗米不过两三钱。
实际上这不是富足,贞观之时,刚经历隋末乱世,天下人口减员严重,经济崩溃。当时斗米两钱,不是富足,而是出现严重的钱荒。钱荒时,铜钱的购买力升高,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经济发展受阻。
有唐一代,钱荒一直困扰着唐朝,唐朝甚至不得不钱帛兼行,甚至粮食和布匹也经常做为实物货币。朝廷甚至规定,禁止钱出界,十贯以上一律用帛不用铜钱。
说到这些数字,他心中很是感慨,仅仅是铸币,这几年时间,收益就到达三千多万块银元。
“铸币厂从陛下登基开始,已经开始铸造新样式银元。银元与之前的龙元相仿,更换了几处内容,主要是大汉帝国皇家银行字样,以及正面采用了陛下的侧面头相,其余含银标准等不变,但采用了新式的铸币工艺后。产量提升,成本略有下降。如今各个银元厂,全力开动,每天能生产约五百万枚银元。”
一天铸币五百万。除去开支,利润就能达到五十万。一月能铸一亿五千万,一年能铸十八亿。前提是银行手里能有这么多银子。
虽然如今朝廷也发银元券,因为朝廷规定税收征银元券,且银元券随时可兑换银元。因此银元券的信用十分坚挺,随着信用的坚挺,百姓也越发的喜欢使用这种更加携带方便的钞券。
但不管怎么说,银元依然十分重要,毕竟银元券不是钞票,他是得保证能够随时兑换成银元的。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可同样受因于钱荒,最后不得不出现短陌支付,以及四川的铁钱以及最终的交子问世。
宋代时的铜钱流通总量,据说是两亿五千六百贯。一文钱一枚,一贯千枚,这意味着高达两千五百六十亿枚铜钱之多。
陆维章面对皇帝的提问,给出答案。
“据银行估算,目前天下货币流通总理大约为十八亿元。其中银元、银锭、铜钱以及银元券相加而得,新铸银元及辅币三亿元,银锭大约十亿元,制钱一亿元,银元券四亿。”
刘钧摇了摇头,十八亿的货币流通总量,严重不足。这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果钱紧,那对商品发展伤害是很大的。
市场上有劣币驱除良币的规律,但如今的银行券信用好,使用方便,因此反而让民间不再大量藏银。藏银是因为银的价值稳固,且有升值空间。百姓把银藏起来不用,等待银升值,这也是一种保持的手段,跟买房防通胀一样。
不过现在银元券的坚挺,使得百姓不再一味的藏银,且随着银行存储有利息可得,兼之银行还能更好的保管,以及如今天下渐趋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大家都把银子存到银行中。换取银元券使用。
这让银行源源不断的收到银子,然后铸成银币,也让朝廷的银元券信用更加坚挺。
而朝廷想要继续维持住银元券的信用,那就得保持银元的持有量。
源源不断的铸造银币。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