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日本银多为罪
宋代时一年铸钱五百万贯,不过当时流行省陌,七百七十钱为一贯。五百万贯,就是三十八亿个铜钱。
而在北洋政府时期,据统计铸造的各式铜元就有**百亿枚。
“等铜钱开铸,让银行那边再按一比五的准备金比例发行五亿银元券。”
如今的银元券有十一个面值,分别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两分一分,刘钧觉得暂时并不需要再做更改了。
“从七月起,以后各家皇店就不能再用包税了,得按朝廷税法,一分不少的照章纳税,该多少就是多少。”刘钧说道。
现在陆维章提议,朝廷也铸铜钱,但不铸孔方一文钱,而是铸这四种铜元,一块银元等于一千枚一厘铜钱,一厘也就是一文,但又铸两分、一分、半分这三种当二十,当十,当五的大子。重量不会多太多,含铜虽然固定百分之九十五,可总量下来了。
这等于用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成本,铸造出十倍五倍面额的铜钱。
这可不同发行纸钞,纸钞全靠信用,虽然看似没本钱,可一旦越过界线,则十分危险。但铜币不同,铜币是实体货币,再用银元做信用保证,朝廷就能从中大赚一笔了。
准确的说是刘钧的皇家银行要大赚一笔,而大批铜辅币的铸造,也能大大缓解钱紧的问题。甚至还能用这些零散的铜辅币,套回民间百姓商民手中的银子。
还能用铜钱,缓解一下朝廷的银储藏准备压力。
不过不管是铸银币还是铸铜币,都需要大量的银和铜啊,不过中国的银产量一直不高,倒是日本,此时世界第二大产银国。
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中期,百年间,日本产银就达到两亿多两,日本如今已经取代欧洲人,比他们从美洲运到南洋转到中国的白银数量高的多。
刘钧甚至忍不住想,是不是找个借口出兵日本,先抢个几千吨银子回来再说。(未完待续。)
毕竟银子只有那么多,中国不是产银大国,银子大多靠从南洋和日本的商贸中进口。现在多一个铜钱,就能缓解不小压力了。
“嗯,可以,铜辅币做为一个辅助币种,很有必要。马上开始准备厂房和机器、工人,立即筹备开工铸造,我希望今年年底前能铸造出一亿总值的各种铜辅币,投入流通。今后对于那些旧制钱,要逐渐回收重铸,只收不出,全改铸为新铜币。”
刘钧估计,市场对于小额的铜辅币会需求巨大。
宋代流通两千多亿枚铜钱,就算大汉有银券银币,铜币的需求也不能完全被取代,一千亿枚铜元的需要肯定是要的,这等于要铸造四等面值的铜钱两三亿元之多。
一亿总值,那得铸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枚各面值铜辅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