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赐同举人出身
“因为复社早不是当年那个复社了,如今的复社早已经被朝廷招安了。你看看现在的复社,黄宗羲顾炎武等社长理事,全都拿着朝廷的俸禄呢。黄宗羲做为社长,一年有一千块银元,这可不少。那些副社长理事、分社长分社理事,也全都领着朝廷的俸禄。”
从这方面来说,复社的人其实已经是朝廷的人了。现在朝廷要选士子做官,直接用已经是朝廷人的复社考生。自然理所当然。
一万多名社员,这是其它任何一个社都可望不可及的。
但也正因此,也引得许多士子们的妒忌。
现在复社一下子考中这么多举人,更让天下士子们坐不住了。
另一个落榜士子轻摇着自己的折扇,冷冷的道,“我觉得黄宗羲和顾炎武还没那个胆子,也没有哪个江南考官有这样大的胆子。现在可是龙汉元年,新朝第一科,谁敢乱来?”
“难不成复社的人就这么厉害,一下子六百人中举啊。这还是复社多在南方,三千复社考生都集中在一半的考区内,要不然,这中举的只怕还更多。我就不相信了,同样读的圣贤书,他们就比我们强这么多?”
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立即成为八月份的热议焦点。
而与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一样劲爆的是。复社在这次科举中也成绩惊人。复社经过整顿之后,如今登记在册的士子多达万余人。其中有半数都拥有秀才功名,不少还拥有举人、进士功名。
在这次,复社在南方数个考区,有三千多名秀才参加了乡试,每二十个通过科试的科举生员中,复社就占了一个。
而他们的中举率更是高的惊人,有六百多个复社科举生员中举。包括社长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乡试二十录一的录取率,复社五中一的中举录,无疑就高的多,且高的惊人了,三千名新科举人,复社就占了五分之一。
那个摇着折扇的生员道,“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我觉得主要还应当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的意思,什么意思?”
“我是说。是朝廷有意多录取复社生员。”
大家一时沉默,虽然说乡试阅卷,得先由专门的人把考生的卷子誊抄过,然后还都是糊名的。最后由考官们阅卷,这样能防止做弊。但如果真的是朝廷要录复社之人,那朝廷想做到很容易。
个别考官动手脚,那是舞弊,而如果是朝廷授意。那自然不成问题了。可关键是,为什么要这样?
许多人都以为这里面有猫腻。
“肯定是复社买通了考官,当年张溥等人领导复社时,就这样做过,买通江南考官,然后乡试中复社生员中举极多,把持科考。没想到,张溥死了,这复社改组后,结果更甚从前,三千新科举人,有六百是复社成员。”
一名落榜的秀才恨恨不平的说道,江南也并不是只有复社,还有许许多多的诗社。基本上,如今的士子,都会结社,入社,甚至一人入几社也有可能,不入社的几乎没有。
但能达到复社这般规模的,却不多。
如今的复社甚至还比当年张溥的时候规模更大些,特别是复社在朝廷登记备案,复社有了理事会,朝廷还派了监事会后,无数数子都争相申请加入这个能得到朝廷经费支持,社长理事会理事们还能拿到朝廷俸禄的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