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红利
文臣们反对用兵打仗,在他们看来,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尽量避免战争。一旦打仗,开支极大,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可现在,大汉自立国起,就一直没有停过用兵。甚至是各处用兵,军队的规模也一扩再扩,军费的预算也不断上升,但国内并没有出现什么民怨沸腾,水深火热的情况。
相反的,现在大汉的军人成为年青人最向往的职业,也是收入极稳定和优厚的职业。而庞大的军队规模,也使得大汉有了更庞大的军工产业,那些军方订单,养活无数的工人。
在大明时代,打仗,就意味着局势糟糕,恶性循环。
可在大汉,却似乎完全反了过来,越是打仗,国内局势似乎越是好,尤其是工商制造业等就越发的繁荣。
但对当时的百姓来说,他们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将士们战死沙场,客死他乡,大量伤亡。百姓的负担不断加重,兵役、夫役,压的喘不过气来,朝廷不断增加的战争支出,将国家拖到危险的边缘。
明朝时,关外的战争,更是直接把明拖的崩溃了。
可大汉的关外战略,却完全不同。
从朝廷到百姓,从将士到商人,大家都只得到了好处。
历经两个王朝,可很多事情他都总看不明白。
就如比大明一年税粮不过两千多万石,税银才二三百万两。
朝廷空有几百万的卫所军丁,却空占着亿亩军田,而毫无作用。
可在大汉,朝廷养了百余万常备军队,各地用兵不断,结果却还能越打形势越好。大汉清量出来的田地,也并不比万历时清量出来的多多少,可国家的税收,却是以往大明时的百倍千倍。
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与这一样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是西南的改土归流。
倪元路当初也反对改土归流,认为这必然逼反西南部族土司,引发一场持久的叛乱,会把帝国拖累,甚至让朝廷丢失西南。
可结果呢,完全不是他们预料的那样。
倪元路有时静下来想想,怎么一切都让人这么看不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