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鏖战西北(十六)
这是符合实际地,侯大勇点头道:“继续。”
钱向南声音低沉地道:“渭州有六个村庄被屠村,一千四百五十二户,六千七百八十九人,一个不留,吴留关外有三个村庄被屠村,六百二十一户,二千五百七十七人,只活下来七个人,泾州城外有二个村被烧,死了一百二十九人,城内死的人数约一万三千零二人,每个村庄的人数都可在衙门内查到,出入不大。还加上各地抓的劳工被杀的和被党项小队所杀的有一千六百七十八人,这个数军并不是很准确,我手中掌握的数字为二万四千一百七十五人。”
侯大勇虽说知道党项人杀伐极重,但是,没有想到死了这么多老百姓,他沉默了一会,道:“若是冯继业节度使知道了这些党项人地暴行,定然不会仅仅把城内地党项人赶出城就了事。盐州也有不少地党项人,只怕这些消息传到盐州,盐州城内的党项人就要倒霉了。”
侯大勇在前几次和回鹘人、吐蕃人打仗之时,由于战事得到及时控制,老百姓伤亡并不惨重,这一次老百姓伤亡人数让人触目惊心,此时,侯大勇突然想起了在二十一世纪有不少人在争论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在心里道:“什么叫民族英雄,标准很简单,能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地就可以称为民族英雄,从这个角度来说,岳飞屡次打败金兵。不知保护了多少老百姓,当然要算民族英雄。”
钱向南走后,侯大勇马上坐下来给柴荣写奏折,奏折上简要叙述西北战事的进展情况。然后,着重描述了党项军队的恶行。侯大勇对柴荣知之甚深,柴荣是个平民皇帝、马上皇帝,还是一个热血皇帝,他知道党项人屠杀百姓的事情之后,多半会同意西北联军深入清水河畔寻机迁敌。
符皇后病逝地消息,对于大周朝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侯大勇来说,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侯大勇在应酬之进,心中一直记挂着此事。侯大勇躺在床上,眼望着营帐顶,整理着自己的思路:“如果我没有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历史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则应是柴荣先娶符家长女,随后,赵匡义娶符英,皇后死后,柴荣再娶了符英的幼妹,符彦超三个女儿都做了皇后,和北朝的独孤信一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岳父之一。但是。我莫名其妙地来到大周朝,情况发生了变化,我聚了符英,而赵匡义则欲娶符家幼妹。不知符皇后临终前是否请求柴荣娶符家幼妹?”
“历史因为我回到古代而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许多事情却仍然按照原有地轨迹在运行,哪些会变,哪些又不会变。让人实在是看不透!柴荣会不会按照原来地历史因病过逝,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还有机会黄袍加身吗?若柴荣不死,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建立自己的班底?要知道,自己建军情营、飞鹰堂、西北联军。都是为了对付赵匡胤,若赵匡胤根本不能称帝,则宋朝也就不复存在,那么。自己所做的一切,就变成了为夺取柴荣的皇位而做的准备。”
在历史中,柴荣是公认的有作为的君主,侯大勇回到古代后,受习惯思维地影响,根本没有想到要夺取柴荣地皇位,现在突然想到若柴荣不死,自己所做地一切。实际上都是准备夺取他的皇位,这个想法,惊出了侯大勇一身地冷汗。
权力真是一个好东西,拥有他,无数人的命运将掌握在在自己的手里,生与死、荣与辱,都在权力者的一念之间,所以。总有无数心雄万丈之人。为它痴迷为它疯狂为它不惜粉身碎骨。可是,能够登上权力顶峰者。天下只有一人,大小官员依照官位大小而从高到低地站在权力地山腰上,最底层,则是无数受到权力尽情践踏和蹂躏的老百姓。
“陈胜、吴广都敢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我就不能从柴荣手中夺取皇位?况且,实力雄厚到一定程度之后,不论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不会容忍,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难道,造反是我的宿命?我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以阻止赵匡胤黄袍加身为出发点,这对我的来说,是站在道德地至高点上,现在,要夺取柴荣的如画江山,是不是从内心来说有些说不过去。”
种种思绪纷至沓来,把侯大勇大脑搅成一团乱麻,也不知过了多久,侯大勇从床上坐了起来,在心中叹息一声:“不管这么多了,先把眼前之事办好,以后的事情再说吧。”侯大勇心神不定地把纸条放在蜡烛中慢慢烧掉,急剧缩小的纸条最终化成了灰烬,然后推开门,对帐外地亲卫道:“请钱观察过来。”
钱向南接掌了军情营后,只要不行军,他就总是呆在严严实实帐篷里,靠在一张可以躺着的胡椅上,乐此不疲地反复咀嚼着乱七八糟的情报,他身材偏瘦,本来就不甚高大,现在每天倦在胡椅上,背也显得稍稍有些驼了,他出现在侯大勇帐中之时,侯大勇禁不住有些奇怪:“钱向南怎么变矮了。”
钱向南对着侯大勇拱手行礼,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一丝笑容带动着黑黑的小胡子轻微地抖动了一下,钱向南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侯大勇的询问。
“听渭州刺史古春说过,党项人在渭州城外杀戮很历害,在泾州也杀了不少人,你统计好没有,渭州、吴留关、泾州,盐州和灵州,一共有多少老百姓被党项人杀害了?”
钱向南双眼滴溜溜转动了一圈,取过一张纸,看了一眼,道:“渭州、吴留关和泾州的老百姓伤亡数字基本弄清楚了,盐州的清理工作我已派人去办,灵州的还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