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荡尽群雄(三十五)
望着一张张笑脸,侯大勇身上突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些笑脸就如一张张利箭,“嘣、嘣”直朝他的脸上射来。
“柴荣英明神武,开疆拓土,但是,柴宗训被逼退位,居然没有一个大臣为其抱一声不平,成者为王败者寇,这世道是如此地现实。这人心是如此难测。”
柴荣地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就如在眼前一样。侯大勇在心中叹息一声,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布满心头地负面情绪赶走。
禅让。汉兴元年的大典,就在侯大勇一丝伤感中结束了。
大典结束以后,侯大勇习惯性地就想朝外走,可是没走两步。他就停了下来,如今他已成了这里的主人,再不需要带着林中虎等亲卫匆匆地赶回家。
大梁侯府,天天都在大宴宾客,王簿、魏仁浦、窦仪、张美、薛居正等诸大臣,轮番到侯府把盏言欢。
显德七年九月九日。禅让仪式在崇元殿进行。在礼部地指引下,诏书宣读完毕。
诏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侯大勇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注:这是真的诏书,只是将赵匡胤改成了侯大勇,不必笑我懒,重新写一个诏书,没有些古文底子,还当真不易。)
禅让诏书一出,假陛下就从龙椅上走下,侯大勇身材原本就高大,又身经百战,被战火熏烧了数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如今穿上龙袍,更有一股“真龙天子”之天生威仪,与个子矮小、神情萎顿的假柴宗训相比,高下立判。
侯大勇称帝,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奉小符太后为周太后。国号仍为“周”,年号为“汉兴”。
崇元殿下,百官齐聚,王簿、魏仁浦、窦仪、张美、薛居正、石虎、郭炯、时英等诸大臣,依次上前朝贺,所有的朝臣都是新朝的功臣,何为功臣,众人都明白,不捣乱就自然是新朝的功臣了,这众多的臣子,想到新朝臣子做得这般容易,个个喜笑颜开,满堂皆是万岁,没有任何人再看一眼正在离开地假陛下。
虽然这是侯大勇精心安排的结果,可是这一天真的到临,看着柴氏子孙就这样轻易地被大周臣子们所抛弃,侯大勇心中五味俱全,也不知是喜是悲。
坐在龙椅上,身上穿着龙袍,眼前是叩拜的大臣,侯大勇的目光不留神就越过了这些往日地同殿大臣们头顶,轻飘飘地飞出了崇元殿,恍惚间,在粟末靺鞨的打猎生活,在沧州初掌军权,郑州艰难创业,凤州灵州与胡人的苦战,大梁城的斗智斗力,如一幕幕活动地电影,在侯大勇眼前不断地闪现。
又随着几声万岁,侯大勇又将心思收了回来。
此时,封沙带着几个军士,拥着假柴宗训,慢慢地朝崇元殿外走去,这个假柴宗训,虽然是一个提线木偶。坐了许久的龙椅,也对着崇元殿的一切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同时,他内心深处也极为惶恐:下了龙椅,等待他的究竟是何等命运。正因为存了这种心思,假柴宗训离开崇元殿时,步履沉重得就如他是真正的柴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