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入主洛阳
金良从情报里得知,虽然董卓重修函谷关,把自己的家眷都放置在易守难攻的函谷关,但函谷关毕竟偏狭交通不便,董卓麾下大部分将领都把家安在繁华的洛阳城,而这一天里阎行、王允等人还存有收拢西凉军残部对抗金良的幻想,还未来得及对这些西凉将领的府邸进行逐个查抄,那些西凉将领的家眷大多健在,金良便让每个府邸出两个家仆,出城去他们家主所在的队伍里送信,就说金良有意修好,希望他们投诚,只要他们投诚,不仅家眷可保,荣华富贵还犹胜以往。
留守虎牢关的西凉将领杨定昔日就惨败于金良手下,在当时被徐晃生擒活拿,对金良的中央军一直有种畏惧心理,这一次,当徐晃统领四千人马来攻虎牢关,杨定得知董卓已死而自己的家眷全在中央军控制之下,对西凉军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的杨定竟领着两万西凉军向徐晃的四千人马投降。
洛阳以东延绵到陈留郡的所有郡县城池里的西凉将领见杨定向金良中央军纳降,走投无路的他们也都纷纷请降。
留守长安的段煨是董卓的恩师段颖的侄子,段煨一直颇受董卓的信任,是董卓麾下五大中郎将之一,董卓将自己的大后方长安交给段煨镇守,段煨之前为了显示自己对董卓的忠诚,把一家老小都安置在洛阳城,现在洛阳失陷,一家老小全被金良俘获,段煨心急如焚。
更让段煨感到迫在眉睫的是,凉州牧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着武威太守马腾、金城太守韩遂组成了十万联军,围攻长安城,金良还派出麾下大将朱灵领一万人马参与对长安的攻略。
阎行当机立断,准备杀出洛阳城,麾下将士问道:“将军,该往那个方向杀?”
阎行稍作沉吟道:“金良大军自北门而入,北边是绝地不可去,西门出去是驰道是函谷关,董越、李傕、郭汜在那里,不可去;东门出去是虎牢关,虎牢关由杨定镇守,不可去;看来只有向南杀去,去投奔荆州刺史袁绍。”
“袁绍曾为讨董联盟盟主,与将军交过手,将军曾统领飞熊军杀他将士,袁绍又怎会接纳将军?”阎行的副将疑问道。
阎行摇摇头道:“袁绍的叔父袁隗为董卓所杀,我杀董卓是为袁家报仇,是袁家的恩人,袁绍岂能拒我?”
阎行一言已决,就带领麾下三千金城兵,向南门杀去,当时金良的中央军还未杀到阎行的府邸,阎行府邸与南门之间是吴匡、李肃的人马,吴匡、李肃麾下将士那里是阎行的对手,阎行毫不费力地杀出一条血路,带着残余的两千金城兵冲出了洛阳城,直奔荆州的南阳郡而去。
本来长安城里有四万人马,防守长安这样的坚城绰绰有余,别说皇甫嵩出动了十万人马,便是二十万三十万人马,也休想轻易地攻下长安城,但现在的情形不同于以往。
虽然段煨一再封锁消息,但贾诩的暗部里安插在长安城里的特工四处散播消息,只过了一天。长安城里的四万西凉将士都知道了董卓被阎行、王允等人刺杀以及洛阳城被金良攻陷的消息,军心动荡,人人皆无战心。段煨一筹莫展,在军心大溃的情况下如何抗得过一代名将皇甫嵩的十万大军围攻。
金良进城以后,命各级宪兵维持秩序,不得滥杀任何无辜洛阳市民,不得妄取民间任何物品,违者杀,因为金良这次出征所带兵士都是跟随金良两三年的,有完备的军纪宪兵制度约束,中央军各级将士对洛阳百姓秋毫无犯,反观吴匡、李肃麾下将士军纪败坏想要趁火打劫,被中央军宪兵擒住,斩杀了数十个,生生遏制住了吴匡、李肃麾下军队的歪风。
吴匡、李肃来到金良马前哭诉,金良先是严厉斥责吴匡、李肃一顿,金良的六万精兵已经入城,吴匡、李肃骑虎难下,已经没有回头路只得跟金良混了,金良斥责他们,他们也只得听受,但金良也挂念他们麾下那一万多人马,给了他们一顿斥责后,又分别加封李肃为司州左将军、吴匡为司州右将军,受司州正将军张辽节制,又许诺向天子刘辩处上表封李肃、吴匡为亭侯。
金良一顿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恩威并施地降服了李肃、吴匡,他们同意在战后由张辽负责整编他们麾下的一万多人马。
与此同时,赵云所部攻占了皇宫,徐晃、武安国、潘凤、曹性的人马攻占了王允、杨瓒、士孙瑞等世家大臣的府邸以及西凉军所有将领的府邸。
金良对于那些世家大臣的府邸并不在意,却对那些西凉军将领们的府邸很重视,严令麾下士卒要将这些将领们的府邸严密保护起来,不可走脱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