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成为辛赞后,辛弃疾气吞万里壮志酬
二十余载,他都站在临安权势的巅峰,享受着富贵荣华,自然对临安朝堂比寻常人有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临安的朝堂,有北望之心的官员屈指可数。
荪歌在新修葺的宫城里接见了赵昚。
赵昚年近三十,一眼望去,气度也还算不凡。
从五岁起,赵昚就被赵构养育在临安的皇宫,开始了他二十余年仰人鼻息讨好他人的生活。
成为宋高宗赵构的养子,对于生父只是普普通通宗室子弟,就连官位也只得五品的赵昚来说,无异于是一步登天。
但,一步登天的是名义上的身份。
赵构的暴毙,滋长了韦太后和吴皇后的野心。
韦太后和吴皇后立新君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势。
所以,新君聪慧与否,反而在其次。
主要是听话,能心甘情愿当个提线木偶。
就像是史书上,赵构将皇位禅让给赵昚,以太上皇自居后依然在桎梏左右赵昚的决策。
实际上的处境,很是尴尬。
所以这份不凡的气度,也只是勉强维持自尊和颜面的纸老虎。
“太祖七世孙,南宋普安郡王,愿携所属投效新朝。”
赵昚看清了形势。
若说他在决意渡江时,凭的是一股子不忿,心中仍踌躇不定,那他在亲眼目睹了辛宋王朝的气象军队的风貌后,所有的踌躇不定,都变成了庆幸。
很长一段时间,赵昚的君权名存实亡。
但好歹是正儿八经的禅让,大名义上说的过去,临安朝堂的百官也信服。
不像现在。
这个新君立不立没有太大的区别。
立了也只有韦太后和吴皇后派系的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