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试探
因为山东战场的形势对清廷来说不是完全有利,所以使者必须发挥出谈判的技巧,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这位使者是叶赫家族的后人,正黄旗的满人,现在的职务是御前侍卫,奉有太皇太后和辅政大臣的密令,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谈判和讨价还价的权利。
鉴于胶东的现状,议院的投票权完全是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的,只有有财产的人才在县议院有发言权。如果一群小地主联合起来的地产达到议院规定的标准,那他们也可以推举一个代表来议院参加会议。至于佃农的意见则完全被忽视了,反正他们都是唯东家马首是瞻,邓名也无意帮他们立刻取得政治权利——邓名还要和清廷继续打仗,不能为了佃户去得罪胶东的缙绅阶层,他给自己的定性是帝国主义者而不是革命者。而城市的大侠也可以在议院中有一席之地,只要他们和缙绅一样为扶清灭明军提供军费,那他们就可以有代表权,提供不了军费就没有。
清廷的使者这么气愤,也是因为邓名竟然亲笔写信,向清廷保举自己为扶清灭明军的提督,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节cāo还能有一点底限么?目前清廷zhong yāng和山东的地方衙门都深信邓名创下一个空前的记录,而且今后也不会有人刷新了。碰上这样的谈判对手,使者知道讲任何大道理都起不到作用。
至于于七带来的几万难民,邓名极力游说缙绅议院从中抽取精壮者编组成军。有不少缙绅对此感到担忧,因为现在停火谈判已经开始,他们担心继续扩军会引起清廷的仇视。
今天běi 精的使者十分自信地把这个事情说出来,邓名也不好反驳,倒不是因为默认的时候太久,而是据理力争驳倒了这个使者也没有用,běi 精的太皇太后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进行赔偿并清除影响。
“是啊,是没法威胁朝廷了,所以才会这么不堪一击。”邓名冷冷地答道。
在去缙绅议院与众人会面前,邓名让清廷使者带回了他的反建议,依旧是曾经提出过的四年全面停战。邓名保证会尽力促成其他明军领袖同意这个停战,如果有人违反了停战协议,邓名也愿意给予清廷赔偿。邓名为了获取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愿意付出代价维持声誉,也愿意提供更多的保证。至于胶东的局面,邓名的意思就是维持停火时的现状,他保证不再扩大战火,在其他地区推翻流官制。不过清廷必须承认胶水河以东的现状,招安扶清灭明军并且保证他们的性命安全。
现在běi 精的使者就认为,邓名是打算在胶东干同样的事,因为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抱着这个目的所以扶持胶东的豪强土官。
见到缙绅议院的人后,邓名没有对他们隐瞒正在和清廷议和的消息,并再次重申不会牺牲缙绅的利益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条件。
对朝廷的这种动作,吴三桂也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他知道朝廷在放弃贵州前不会自找麻烦地扶持安家的。如果清廷给安家平反,今后要头疼的也是明廷和李定国了。
“虽然我们在和清廷谈判,不过你们猜清廷现在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邓名对大伙儿进行了启发。
“作为代价,我需要你们的一个授权,那就是在我保证不损害你们利益的同时,你们保证服从我的议和结果。”邓名继续向缙绅议院施加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我和清廷达成了停火协议,你们不会擅自违反它。”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每当占领一片土地,就会竭力实行改土归流的制度,只要不是阻碍力量太大,就要设法进行。吴三桂讨伐水西安氏的行动,虽然让běi 精的部分朝臣不满,觉得他放着李定国不打,却要去收拾土司,是拿了朝廷的俸禄不干活,但辅政大臣集团对此确实持支持态度。因为吴三桂使得乌蒙地区完成了改土归流的工作,这等于是替清廷扫除了障碍。最近辅政大臣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派人寻找安家的后人打算赦免他,这倒不是因为清廷觉得改土归流不对,而是因为清廷有意把贵州还给明廷。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替明廷拔荆棘了,最好能够在把贵州还给明军前,再把安家给扶持起来。
这个授权当然要由缙绅议院出具。在帮助于七获得权威的同时,邓名也在努力帮助缙绅议院建立更坚固的框架,毕竟这个议院越有战斗力,邓名手中的筹码就越多,而且清廷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防备胶东——就算招安了,只要胶东的军力强大,那清廷一样要留守相当的兵力,防备胶东军偷袭济南。
“科举和流官,能够保证地方上的豪强不会威胁朝廷。”虽然是一个正黄旗的满人,但使者一语就道破了流官制度的重要性。
邓名指出,胶东巡抚的职务不应该是清廷指派,或是由某个人无限制控制的,而是应该由缙绅议院选出。换句话说,就是决定权在缙绅议院,而不是清廷或是军头手中的军力,这样就能防备某个人用胶东缙绅的鲜血去染红他的顶戴。对于邓名煞费苦心地帮助缙绅们设计制衡的规矩,议院倒是没有太多的戒心,因为邓名的用意也是明摆着的,他唯恐胶东被招安后,缙绅们会头脑糊涂,被清廷收买过去,所以一定要保证缙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和清廷离心离德、互相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