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民
老妇人当时说的话,石春现在还记得:“看你也老大不小了,我去挑挑,给你找个能生养的媳妇。”
然后,石春就有了小媳妇。
海唐国婚姻法,男子十八,女子十七方可结婚。但是这些兰昆仑族,别说识数了,连自己的年龄都搞不清楚。于是乎,苏毛氏很霸气的把所有适婚的兰昆仑族女子全部规定为十七岁。事实上,石春这个小媳妇有个十三四岁就不错了。
石春这个老光棍,倒是不嫌女子是个兰昆仑族,不会说汉语,能娶个老婆已经是祖上积德。
女菩萨说话真的很灵验,才几个月,他的小媳妇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他石春是人,是有良心的,他要谢谢女菩萨的大恩大德,让他石家没有绝后。
更叫石春踏实的是,一千块钱真的可以买一千斤米,有了吃的,他石春能至少再活一年。
能吃饱饭,能多活一年,石春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第一次做对了选择。 让石春更加有生活的动力,则是那三十亩地一头牛。
这可是三十亩好地。一头精壮的耕牛。在他的家乡,他就是干上一辈子,不,两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家业。
庄稼活,石春很拿手的。整个乡里。石春也是最肯出力的,真正的没日没夜的劳作,恨不能住在田地里。
人,一旦有了希望。爆发出的生命力是恐怖的,他一个人,竟然完成了三十亩稻田所有的劳作,收割,脱粒。
今天,石春就是专门带了媳妇,到女菩萨门前磕头谢恩的。
李广带了两个孩子出门,正好看见石春和他的小媳妇在门前磕头。对此,李广已经是见怪不怪,他的这个丈母娘,两个爱好,一个是拜佛,一个就是说媒。而且,苏毛氏说媒,简直是流水作业,速度快的不得了。三五秒钟配一对夫妻,那是正常速度。至于合适与否,苏毛氏有苏毛氏的标准,但是那标准实在是。。,李广理解有难度。
海唐国有婚姻法,但是在苏毛氏面前,好像有也好像没有。婚姻自由,自由恋爱,有这样的法规吗?
来到大唐岛,满打满才一年头上,石春已经种了三季稻米,三次收获。
第三次交公粮,石春因为交粮最多,竟然晕晕乎乎的上了戏台,佩戴上了大红花。听说,给他带花的还是海唐国总理。
总理啊,那可是戏里的宰相。
他石春祖上十八代怕是都没有见过宰相的,他石春这次真的光宗耀祖了。
石春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一个慈眉善目菩萨般的老妇人,听说还是海唐国最大的官,李军长他丈母娘--苏毛氏,给他找了个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