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海上长城 > 479 袁然归来

479 袁然归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此之外,海唐国的发动机在概念或者说设计理念方面,绝对是独步天下,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了不止十年,有些概念怕是三五十年都不一定会出现。

图纸上是多么的美好,现实却是无比尴尬。

李广知道飞机发动机是高科技顶峰的产品,难度极高。他本来也没有奢望能造出推重比一比十以上的发动机,那玩意在二战年代实在太科幻了一点。但是在他放宽了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推重比,甚至是把这个参数要求只定在一比一,比起德国现有的喷气式发动机,英国现有的喷气式发动机都要低。即便如此,他仍然发现,海唐国现有的工业能力,根本就造不出来。

而这个参数,根据飞机设计专家的计算,已经是不能再低了。在飞机满载重量十吨的情况下(发动机暂定两吨重),推力再低的话,飞机勉强能起飞,连螺旋桨战斗机的速度都难以超过,至于音速根本就无法想象。

海唐国动力研究所工程师们努力了半年,耗费巨大的财力,最后搞出了一台样机。这台样机的推力倒是达到了两吨(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但不仅重量超出了预计,耗油量也远超估计,更重要的是,在试车时间仅仅六分钟,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数人伤亡。

至于德国,倒是采用了路子正确的轴流式喷气发动机,但是海唐现在却搞不到技术或者样机。

在这种情形之下,李广的现代毛病再次发作--目光再次超前。曾经是愤青,也曾经为中国的飞机发动机技术落后与欧美忧心。李广上大学时也曾经对飞机发动机有所了解,虽非专业水平,但是对于现代飞机发动机的许多概念都有所了解。

甚至可以说,在李广的知识结构中,飞机发动机比起原子弹要深入的多。

比如,原子弹,李广除了在图片上看到过,根本没有可能见到实物。但是喷气式发动机,李广见到过的实物可不止一次,甚至近距离观察过某款发动机。

因此,在无从山寨的情况下,李广耗费了几日时间,画出了一份涡扇发动机图纸。这份图纸自然算不得上是工程图,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份示意图。

经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要想造出能勉强使用的发动机,海唐的技术力量至多可以造出百分之五的零件配件,而且都是非重要部位的,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需要外购。

另外的百分之五零件,事关材料创新,即便是英美两国也不可能造出,需要海唐自己研发。海唐动力研究所招收的外国工程师被分成了许多小组,而这些小组大多都是在研究某一个零件,或者某一种材料。

但是,与一般的示意图或者原理图不同的是,李广在这份图上甚至给出了发动机的大致外形尺寸(笔者见过中国仿制英国的斯贝发动机。)至于压气机的级数。涡轮机的级数,亦或是涡扇的形状,进气道的形状,李广虽记忆的不很清晰。但是也给出了大致数据和样式。

这么说吧。李广给出的“创意”,比起世界各国在这个时期的喷气发动机研发有着三大先进之处。

第一。无论美英德,现有的喷气发动机都是耗油量最大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而不是涡扇发动机。对于喷气式发动机的三种类型,李广还是非常清楚的,涡喷。涡扇,蜗浆。这三种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但是作为战斗机来说,在二十一世纪涡扇发动机仍是主流。其优点是兼顾了推力和燃油消耗量。因此,李广决定,一步到位直接研发涡扇发动机。这一点,按照历史进程的话。至少比世界各国先进十五年。

第二。二十一世纪,小学生都知道飞机使用的燃料是航空煤油,但是在这个年代,无论是螺旋桨发动机还是喷气式发动机。使用的全是汽油。航空煤油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李广根本就不用动脑子。于是在海唐国的b计划中,燃料的选择没有其他只有一种--煤油。至于煤油需要添加四乙基铅或者其他添加剂,亦或是需要其他工艺深加工,这个课题由炼油厂承担研发。这一点,按照历史进程的话,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七年。

第三,直接实用性大型化。虽说李广定下的发动机尺寸,长度五米左右,直径1.13米,在现代算不得大型。但是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大型的。要知道,德国的喷气式发动机,进气口直径不过八十多厘米,截面积为零点五平米。而海唐国研发的发动机,截面积为一平米,比起德国喷气发动机来说,整整提高了一倍。这一点,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二十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