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投靠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尚可喜和毛承禄所部,他们的装备也最好,甚至各自有三百营兵用上了登州的燧发枪,他们的攻击线路主要还是岫岩至连山关,但鉴于上次沈世魁所部的战力不佳,陈新特意将即墨千总部部署在了凤凰城和通远堡,并让尚可喜提前派出一千人马进驻凤凰城。
对面的刘民有从纸面上抬起头来,正要开口却看到陈新的神情,不由笑着道:“在想决战的事情?黄台吉会来的。”
这两人都谈不上什么好人,也不算什么清官,但在官场来说,几人能相处几年没有大冲突,也是难得的。而吕直和王廷试还帮着陈新打了不少掩护,虽说是有好处拿的,也是帮了登州镇大忙。
陈新皱着眉头看着几个地点,他希望建奴能在复州与自己决战,但如果皇太极不愿意会战,陈新很难逼迫建奴来到自己预设的战场。
相处久了都有些感情,陈新关切的问道:“王大人切不可气馁,大人文韬武略,总会有复起的时候。”
对于后金来说,越接近辽中进行决战,对他们的后勤负担就越小,而他们的骑兵能在广阔的地区破袭,对登州镇的后勤压力就越大。
陈新点点头,神情间轻松了不少,他指了一下沈阳,“沈阳周围是最富庶的地区,只要能威胁到这里,黄台吉就只能处处布防,进而选择速战速决,但辽南山地中就不是他擅长的地方,所以与我在海盖之间决战就成了他的唯一选择。”
王廷试轻轻放下茶杯后突然道,“本官上疏向皇上辞官了。”
“民事部和商社可以提供二十五万石以上的粮食供应,足够保证大军六个月的供给,当然这会造成登莱粮价同样高涨,但咱们可以忍受,秋收之后粮价会有所回落,而建奴不行,更重要的是黄台吉不知道咱们能撑多久。”
陈新愕然一下,旋即明白王廷试是在京师活动失败,崇祯坚持要更换登莱巡抚,所以王廷试选择了辞官。片刻后陈新便知道了王廷试的想法。王廷试不等朝廷的任命,先行一步提出辞官回乡,这样崇祯顺水推舟,也不用再给他安排职务了。
“我担心拖入冬季。”
王廷试摇摇头,岔开话题道:“本官此来,首要跟陈总兵说说,新来的巡抚是谁人。”
他的手指往西继续滑动,辽南地区实际是一个半岛地形,中间都是山地,靠海的地区是冲击平原,地形平缓,更适合大兵团作战,过了盖州之后就可以算是辽中地区了,那里地势开阔,分布着耀州堡、海州、牛庄等等重要的据点。
陈新连忙认真听着,最近厂卫集中对付登州情报系统,他在京师的情报机构正在调整中,消息有所滞后,有王廷试提供消息当然很好。
陈新的左手手指在桌面上的地图上滑动着,在岫岩的位置点了几下,岫岩位置十分重要,但个盖州之间的通道狭窄,这样指挥体系无法快速传递消息,陈新希望尽量在主要作战地区集中最多的兵力。
王廷试轻轻道:“这事也拖了数月,因为涉及登州镇和东江这两个强镇,是以久拖不决,原先以为是朱大典,但此人眼下谋了凤督之位,皇上最后定下的人叫做杨文岳。”
崇祯元年皇帝对付阉党的时候,王廷试就差点被牵连,后来好不容易靠四城之战文登营军功熬到了兵部侍郎,再后来重回登莱,这几年名声和银子都赚到了,但皇帝对他起了疑心,才会有调任的意图。
刘民有站起来拍拍地图上沈阳的位置,“你有四万多人,加上预备兵和民夫接近十万,你的大军只要出现在复州,黄台吉必须动员全部后金军,他们的驻地不会离复州太远,以建奴如今的动员潜力,他们支撑不了多久,我们虽然说艰苦点,但拖死建奴是能做到的,所以他必定会先撑不住。”
换到其他任何地方,王廷试都和普通文官没什么两样,他不比卢象升和洪承畴,他没有自己真正的精锐,以前有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刘泽清,去年被登州镇干掉了,现在他就和当年的武之望和杨鹤差不多。失去登州镇的支持,王廷试不可能超过他在登莱的政绩。而且他也看明白了,打流寇非是一朝一夕能平定,万一出现陈奇瑜那样的纰漏,反而可能被充军或下狱,不如急流勇退,保个身家平安。
陈新好奇的看看刘民有,“为何?我担心他不来,我们的军队不可能长期集结于辽南,那会造成运力的紧张,而且登莱周围也会不稳。”
陈新看着这个相处数年的上官,心中也有些感慨,此人颇会为官,虽然该收钱的照收,偶尔也给陈新穿点小鞋,当然陈新偶尔也会算计他,比如借着姜月桂的事情杀了刘泽清,但那是官场的常态。在大的方面两人没有冲突,每次打后金的时候王廷试都是全力支持,同样的还有吕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