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臣 > 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

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单纯从与岳阳、叙州联络的方便性上,韩谦使赤山军及妇孺进入池州与歙州之间的九华山脉、黟山山脉或许更好一些。

而韩谦与父亲当初能在叙州推行田亩改制及土客合籍等新政,除了已经在武力上彻底瓦解土籍大姓势力的抵抗这一个大前提外,也与他们手里能任命一批能深入基层推动改制工作的胥吏有直接关系——这里面,冯氏奴婢里也贡献出一大批人手。

九华山脉的山岭绵延直逼长江南岸,西南又延伸进洞庭湖平原。

除了江淮军有相当一部分主力兵马,乃是直接来自以徐氏为代表的世家门阀外,还是一个主要原因是自身没有形成文官培养、选拔体系,不与世家门阀妥协,大楚所建立的政权触手就无法顺利的延伸到州县,更不要说沉入到里乡一级的基层了。

不过,韩谦避开这个区域,除了不想替楚州军去牵制安宁宫的兵马外,还有就是经赤山军的抽吸后,金陵城及周边的人口依旧高达七十万,此外还有南衙禁军及南渡寿州军愈十万的兵马。

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老弱妇孺分散到浮玉山之中,赤山军的主力兵马护卫压力大降后,活动范围便能变得更广,更灵活自如,便能腾出手来,到更远的地方、区域筹集粮谷,运入山里,补充妇孺就粮的不足。

也是青袍老者对云朴子所说的破局之法就摆在他眼前,他自己却无法看破而已。

由于征粮的区域变得极广,不再局限于一县,甚至不再局限于一州,而是从浮玉山周边的湖杭宣歙衢五州筹集粮草。

这些都是为分散就粮创造必备的条件。

这么一来,每个地方所承受的粮食压力大减,反抗就会大幅削弱,甚至未必就没有和平交易的可能!

赤山军除了收编青壮为常备兵马外,还将这几年早就已经习惯于半军事化管理的桃坞集妇女、少年子弟动员起来,组建女营、少年营,强化内部秩序的建立跟维持。

韩谦派出精锐兵马,以合理的粮价从一县购三五千石粮谷,甚至暂时拿不出财货来,以岳阳或直接以赤山军的名义赊购三五千石粮谷,被拒绝的可能性,怎么都要远远低于从一县征购二三十万石粮食、直接将一县存粮彻底榨干。

唯有足够多的基层胥吏,能带领老弱妇孺分散出去就粮,才不至于成为赤山军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负担,才不至于成为赤山军变成被群雄环伺的肉包。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脱离世家门阀,对近三十万老弱妇孺的基层组织能力,要能深入到一两百人编一队的程度。

韩谦征召奴婢入伍,敢与世家门阀结怨结仇,他的主要依仗,除了青壮奴婢能用老卒、武官组织起来,编为赤山军,也在于此。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