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之后只要宣州刺史顾芝龙不从郎溪、宣城妄动出兵,溧水县民撤到郎溪以东地区,将没有任何问题。
具体的进军作战方案以及是不是就一定要打下四田墩立足,还要退下去召集秋湖军的将吏详细商议,李普还有其他问题要问韩谦,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楚州军、南衙禁军从左右两翼缀行的斥候探马,也清楚南塘寨驻有赤山军精锐,停在二十里外便不再往前进逼。
“你乃招讨使,不打一声招呼,便率赤山军从金陵外围撤出来,打算怎么对岳阳、对殿下交待?”
赤山军要护持近三十万老弱妇孺,压力极大,韩谦也无意刁难李普,进入南塘寨,便将近日才制成的广德旧县境详图摊到长案上,指向界岭山南麓位于金钟岭与悬脚岭之间一块七八里方圆的山谷盆地,说道:
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两万多溧水县民主要以诸家子弟及贴身奴婢为主,年老以及年幼的子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妇孺、贴身奴婢都粗习笔墨,耳濡目染也知道要怎么执守规矩,易组织程度要比底层民众好上许多。
“此地名四田墩,位于界岭山东南麓,隶属于湖州长兴县,许氏乃其首望,筑堡,此时有寨兵四百余众。其地虽阔且低平,但沟壑纵横,耕地约有万余亩,四周又有险峻山岭有险易守难攻——北越琢木岭可入润州阳羡县,东出悬脚岭可入湖州长兴县、太湖,秋湖军据之,可猎山货溪鱼充饥,可从阳漾、长兴县筹粮,或能熬过饥时……”
乱糟糟的两万多溧水县民队伍很快就顺畅起来,速度加快许多。
赤山军背负近三十万老弱妇孺的就粮重担,韩谦不会将秋湖军及两万多溧水县民的就粮重任接过来,将界岭山南麓之内的四田墩划给秋湖军,也是希望彼此少些干扰,同时四田墩也需要秋湖军自己派精锐去强攻下来,他这边顶多提供一些情报上的支持。
虽然还有四五千老弱妇孺稀稀落落被拉在北面十数里范围内,但两万多溧水县民还是在韩谦约定的三天时间内,行进到南塘寨以南地区了。
“赤山军三万将卒,与秋湖军三千精锐,都效忠于殿下,效忠于岳阳,难道不是交待?”韩谦看向李普,淡然问道,“倘若都不能保存自身,又谈什么讨逆伐叛?侯爷率秋湖军撤出来,想必也是明白这些道理了,为何多此一问?”
青袍老者坐在顶部立有一柄遮挡烈阳伞盖的敞篷马车之内,强忍住剧烈的咳嗽,跟旁边御马而行的李秀、李碛说着话,云朴子看向南塘寨矗立峰岭之间,在朝阳照耀下,仿佛镀上一层金色的毫芒。
李普脑门青筋一跳一跳的抽搐着,心里狂骂,你个卖卖匹,你个卖卖匹,老子不想被你坑死,却成了你英明神武、算无遗策的佐证了?
“你们自凭乃是李家儿郎,视天下雄杰皆是草莽,然而当世为将、统兵治军,不知民事,便谈不上刚柔并济……”
更关键还是韩谦派人利用原先废弃的宿营地,沿途设立四座固定的临时休憩及补养地,严禁途中有任何的耽搁与迟疑,有违背者便果断驱赶出主干道,偶有蛮横者胆敢当道喧哗、闹事者,也是毫不犹豫的棍棒轰打……
李普低头研究地形图,虽然从南塘寨绕到金钟岭,还要走上百余里路程,但目前两万多溧水县民都进入赤山军控制的区域之内,短时间不担心有失,秋湖军三千精锐可以放手去强攻四田墩。
作为人质也好,视为前进队伍里的累赘也好,将诸家嫡支一脉、常常一堆人簇拥着贴身伺候的女眷、年幼子弟,强行从行动迟缓的大部队里单独抽出来,先行走驿道、小道送走,混乱的队伍立时顺畅许多。
不过,这也意味着秋湖军先于赤山军,与湖州的地方势力撕破脸。
在冯翊、张平等人的督促下,李普最终下决心将以世家宗兵为主的秋湖军第二都兵马部署到外围,另从第一都嫡系兵马里组织一批小而精干的执法人手,强制以诸家子弟家小为主的溧水县民抛弃掉臃肿的累赘之物,将诸家一些过于华丽却笨拙、宽大的马车推入道侧的沟渠里,或用来填平沿途的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