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 老子安稳儿子叛?
只要成功起事,双方打了起来,就算是朝廷想澄清,大家各持一词。相信无论是军卒,还是百姓,至少都是信疑参半,然则这一半就足够浑水摸鱼的了。
从世子的问话中,道衍已经知晓自己成功了,也不回答,脸上也露出一丝干笑,遂道:“世子说谁是奸妄,那谁就是奸妄了。”
朱高炽也不置与否,皱眉道:“大师之言固然有理,但以孤所见,如今燕王府军权全无,护卫亲军中的精锐也被宋忠调去开平。又被杨文抽走辽东一部分,现北平镇守军共有七卫,外加城外屯田军,兵力将近五万;反观咱们燕王府三卫,不到万数。首先,谢贵、张信和张昺这一关咱们就过不去,还谈什么靖难?”
道衍却浑然不放在心上,说:“以老衲所见,谢贵等人虽然是奸妄所派遣来迫害北平燕王府的,但其中不乏有忠于朝廷、忠于大明之人,世子让袁仪表去见张信,不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朱高炽早就预料到瞒不过道衍,此时还是心里一阵子不高兴,索性闭嘴不语,道衍见气氛有些尴尬,遂一笑道:“此事张玉在闲谈时给老衲讲过,说起了张信的无礼,不过以老衲之见。北平与京师相隔千里,朝廷决断亦需时日。其间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乃太祖高皇帝钦封燕王世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东宫嗣位,信任奸回,横起大祸,屠戮皇家。惧燕地功盖大明而囚之,害之!太祖高皇帝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于躬,实欲求生,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予心……。”
朱高炽愕然抬头,紧紧盯着身前这个道貌岸然的和尚,胸中波涛汹涌,竟然问出声道:“大师,你这是……。”
“奉、天、靖、难。”道衍亦不退缩,一字一句的回道。
手中拿的卷轴猛的掉在地上,指着道衍怒问道:“如此做,置父王于何地?”
既然拿出了卷轴,道衍便已经准备好了措施,听到燕王世子如此问,倒是轻松下来,毕竟朱高炽没有说不行,而是问置燕王于何地,那么就好办,世子只是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而在道衍的心里,理由向来是不缺乏的。
“大师说的轻松。北平城中七卫已在谢贵等人手中,万一被其发现燕王府的动向,再将城外屯田军调入城内。一旦大军包围王府和护卫军营,到时候即便有通天本领,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
“更何况。如今宋忠屯开平,马宣屯蓟州,耿璿屯山海关。如果三方和北平都司联合,则北平之局已定,我们断无成功的可能!”
其实除了奉天靖难之外,朱高炽何尝不经常推算事情发展的过程,对于他所问的,当然有所计较,否则当初也不会请袁容去见张信,朱高炽的眼光是很毒的,看准了张信没有背景中的彷徨。不过刚才将担心说出来,就是想听听道衍有什么计划还在瞒着自己,何况此时,还是不要太聪明的好,到时间也有了推诿的借口。
“世子,你且听老衲一一道来。首先世子是按照太祖颁发之《祖训》中规定行事,何罪之有,燕王纵然身在京师,又有何辜,太祖曰:‘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现在陛下听信奸臣谗言,不但囚禁燕王。而且晋王、周王、齐王和代王都被囚禁,其中湘王不甘受辱而自尽,诸藩被奸臣加害,为求生存。实在是迫不得已。世子申明大义,欲与朝中奸恶不共戴天,遵奉天命,前往征讨,保护社稷安全。”
说道这里,道衍顿了一下,想想后,继续说了下去道:“世子只要声明,除掉奸恶,迎回燕王后即率兵返回北平。继续为大明屏障,并没有谋逆之心就可以了。”
朱高炽冷笑道:“大师休要断章取义,《皇明祖训》曰:“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说得很明白,藩王出兵要有“天子密诏”,高炽不才,请问大师密诏何在?”
道衍脸色丝毫不变,缓缓道:“世子说有。不知道是谁敢说没有?”
“难道朝廷是哑巴不成,孤再问大师,那谁是奸妄?”朱高炽冷笑着,心里却是为道衍的一番说辞打动,至少多了一个大义之名,我这是兴师靖难。不是造反,想来可以屏蔽许多朝野之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