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烽烟起庆州
不过这并不妨事,李复圭杀不了种咏,但是上报到朝廷之后就另当别论了。
皇帝赵顼龙颜大怒,言官们的指责更是风起云涌,大有非杀种咏而后快的之势。
幸运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则消息传来。
声称种咏等人可能是冤枉的,庆州战败是由于李复圭本人轻敌冒,贸然出击。战败之后,他为了推卸责任而诬陷他人。
消息传到汴京,顿时一片哗然!
大宋君臣对此很是不满,按理说是该讨伐西夏的,要是以往,兴许叫嚣声会很高。但是这一次,除了另行少数人之外,大宋朝堂上几乎是鸦雀无声,大臣们一致三缄其口……
原因无它,恐夏症,一点也没错!
在讨伐之前,西北边军已经在作战反击了,只是情况却很不尽如人意。
庆州李复圭的反击竟然失败了,宋朝君臣只觉得脸上更加无光,同时对他们的信心也是极大挫伤。
毕竟李复圭和种咏的名声都不小,环庆路似乎都是边防精锐!
到底是战败将领们的狡辩?还是李复圭欺上瞒下,诬陷他人?一时间众说纷纭,很难有个定论。
此事受到广泛关注的,除了因为西北战事,以及李复圭和种咏的特殊身份之外。还因为李复圭与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关系。
于是乎,大宋臣子们的注意力发生了改变,转而关注起责任来。
尤其是失败的时候,就越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得找个人出来承担责任,给天下一个交代。
于是乎,按照李复圭的说法,这些不听从命令的将领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罪魁祸首。李信、刘甫合该受死,甚至还涉及了西军中著名的青涧城种家成员。
种咏,北宋名将种世衡第四子,在李复圭帐下任监押。
兵败的消息传出之后,被李复圭下狱,若非他出身特殊,李复圭多少要顾及种家影响,只怕种咏早就和其他两位兄弟一般无二,追随仁宗皇帝于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