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六章 心坎与变数
“官家是有这个心思的!”身后说话的人叫韩平,是韩家的老奴了,原本是韩琦的贴身书童,后来成了韩相公的机要秘书,而今的身份有点类似与智囊。
“是有这个心思没错,只是为此和辽国翻脸似乎……官家到底还是魄力不够!”韩琦的声音有些低沉,是无奈也是感慨,言下之意更是特别有所指。
韩平低声道:“大名府有消息来,林昭真去见他们了,看来那个消息是真的!”
韩琦摇头道:“错不了,我见过那两个孩子,那般的见识与气魄应该是辽国太子,渤海人?哼,亏他们想得出来。耶律洪基酷爱围猎,不理朝政,生出个儿子倒是不错,很优秀啊!假以时日,不断历练,来日至少是个小有作为的君王,会是个劲敌,对大宋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是啊,仁宗朝至今宋辽之间能够相安无事,说起来也是这方面的幸运。辽国国内不平静,叛乱连连。耶律洪基也不求上进!”韩平感慨道:“要是辽国的皇帝是当年耶律隆绪那等雄才伟略,只怕早就马踏黄河了。不过这个耶律浚资质很不错啊。听说在辽国,有许多人把他与耶律隆绪相提并论。”
盖因为——澶渊之盟!
真宗景德元年。辽国那位大名鼎鼎的承天太后萧绰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下,席卷了宋朝的河北路。兵锋已经到了黄河岸边。威胁到了宋朝都城汴京。
辽军势不可挡,宋朝上下震动不已,皇帝宋真宗惊慌失措,甚至想要迁都南逃。不过被宰相寇准及时劝阻,并且一力主张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真宗皇帝也是赶鸭子上架,战战兢兢地勉强答应了。
好在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真宗皇帝到了澶州之后,军心稳定,士气大振。宋军英勇作战,将辽军死死挡在澶州城下。又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声势大振。
承天太后见辽军处于不利地位,知道辽国无力灭宋,又担心腹背受敌,故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于年底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万匹。
“耶律隆绪要是没有萧绰,能成大事吗?”
“这倒是,估计契丹人更念叨的是他们的承天太后!”韩平道:“听闻耶律浚之母萧观音也非同一般,乃是有名的才女,教出这样优秀的儿子不奇怪!当年萧胡睹之乱,这位皇后本来是会死于乱军之中的,结果却被我们的林侍郎给救了!没了萧观音。耶律浚还能否如此当真不好说。林昭可是给我大宋朝早就了一个对手啊!”
史称“澶渊之盟”。
而今,最悲惨的靖康之耻尚未发生,澶渊之盟无疑就是宋朝最大的屈辱了。宋朝君臣,有志之士都无不为此愤慨。
一雪澶渊之耻,收复燕云已经成为宋朝人最大的志向和愿望。可惜之后的仁宗与英宗都是守成之君,并未做到这一点。
倒是当今的皇帝赵顼处处表现出如此志向,可是能否做到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赵顼是有些手忙脚乱了,至于将来,也许吧!
“澶渊之盟,总是要雪耻的!”韩琦抬头看着澶州高大的城墙,似乎依旧能够感受到真宗黄河和寇相公的气魄,听到金戈铁马的厮杀与呐喊,一切都是那样的厚重与沧桑,发出了一声这样的慨叹。从大名府返回故乡,正好路过澶州,自然而然凭吊古今,多了几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