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杀人时夜黑风急
几个客人离开常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村民邹家龙离开常家的时候,看到了挂在堂屋墙上的一捆绳子,就跟常贵太母子提出,能不能把这捆绳子借给他用一下,他的渔船的船绳早就该换了,桂庆红非常爽快地让邹家龙拿走了绳子——十二月二十一号下午,常贵太就是坐邹家龙的渔船回湖心洲的。
其实,这捆绳子就是梅望弟用来捆绑常贵太尸体的。邹家龙拿走绳子的时候,梅望弟正在厨房里面收拾碗筷,清洗灶台,等梅望弟用安眠‘药’麻翻常贵太以后找绳子的时候,才发现绳子不见了。情急之下,梅望弟临时找了一粗一细,一长一短两根绳子,细绳子用砍刀割成了一长一短两截绳子,短的一截和粗绳子连接在一起,细绳子系下身。并连缀捆绑上身的绳子,一粗一细两截绳子系在一起,在捆绑常贵太的时候,打结的地方滑了两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梅望弟才从渔船的船篷上解下一个铁丝,如果不把石板和尸体固定在一起——或者固定不牢的话,一旦绳子松开,常贵太的尸体就会浮出水面,所以,必须要用一根结实的铁丝将石板和尸体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现在,同志们终于知道捆绑尸体和大石板的绳子为什么是两根粗细不同的绳子,并且还要在绳子的基本上再加上一根铁丝的原因了。
这应该是天意吧如果不是邹家龙拿走了梅望弟准备好的绳子,梅望弟就不会用铁丝了,如果梅望弟不用这根铁丝,濮正阳的渔网就不会勾住尸体上的铁丝,渔网勾不住铁丝,也就无法把尸体打捞上来。那么,“7.5”沉尸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为世人所知,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案子恐怕要永远沉入湖底,被淤泥层层掩埋。
客人走了以后,梅望弟先打水给两个孩子洗脸洗脚,她这是要催促两个孩子上‘床’睡觉;之后,梅望弟又打水给婆婆桂庆红洗脸洗脚,婆婆今天晚上也喝了一点葡萄酒,老太太本来是不喝酒的,常贵太这次回来,特地为老婆和母亲带了几瓶档次比较高的葡萄酒,在儿子和儿媳‘妇’的劝说下,老人喝了半杯葡萄酒,所以,老人吃完饭以后也有了一些醉意,这正是梅望弟所希望的,梅望弟不希望婆婆听到任何动静——夜里的行动肯定会有一点动静。那天晚上,两个孩子也喝了一点葡萄酒,要是在平时的话,梅望弟肯定会反对,二十一号的晚上,梅望弟不但没有反对,她还亲自给两个孩子倒酒,葡萄酒是甜的,小孩子都喜欢甜的东西,母亲倒的酒,他们喝的不过瘾,央求之后,常贵太又给他们倒了一点,梅望弟并没有反对。所以,两个孩子一钻进被窝就睡着了。
夜幕降临之后,小孩子们都回家去了,常家的院‘门’也关上了。
天黑透了以后,濮正权走出树林,借着菜园篱笆的掩护钻进了桑树林。
常家的厨房果然有一扇窗户对着桑树林。窗户正好有一人高,站在窗户的外面,正好能看到厨房里面和院子里面的情况。
濮正权站在窗户的外面,能听到坐在堂屋里面说话的声音。此时,常贵太正和几个乡亲说着话;而梅望弟正在厨房里面忙碌着,常贵太的母亲桂庆红在灶膛里面烧火,常宝林和常妙玲则不时钻进厨房,捏一块菜往往嘴里面一放就跑开了——在厨房的小桌子子上,已经摆了五六道已经烧好的菜。
七点钟左右,桂庆红和梅望弟婆媳俩开始往堂屋里面端菜,两个小孩子,也在一旁帮忙拿酒盅和筷子。
最后,梅望弟打了两盆水伺候男人常贵太洗脸洗脚,他还给常贵太泡了一杯浓茶,在厨房里面,梅望弟将濮正权‘交’给她的‘药’粉全部倒进了茶杯里——即使是这样,她还担心常贵太不能完全昏死过去。。
几分钟以后,堂屋里面的人已经开始推杯换盏,桂庆红也被常贵太和梅望弟拉到大桌子上吃饭去了。
梅望弟安排两个孩子坐在厨房小桌子上吃饭。梅望弟则是厨房和堂屋两头忙。
几分钟以后,两个孩子吃完饭,放下筷子,走出厨房,到堂屋去了——他们惦记的是大桌子上的甜甜的葡萄酒,梅望弟推开一扇窗户,将一张纸条扔出窗外。
濮正权拾起纸条,慢慢打开,纸条是从学生练习本上撕下来的,纸条上写着两行字:”熄灯以后,把院子后面码头下面水下那块石板捞上来,扛到码头,放在树林里面,然后到后院‘门’外等候。
八点半钟,几个客人离开常家,常贵太刚回来,夫妻俩肯定要亲热一番,乡亲们也不能打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