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登基(下)
对于这般情景裴秀并非没有预料,只是家族庞大自己如何置身其外呢……
出使汉朝是极为重要的事情,青州晋军面临徐州汉军的威胁,而辽东之地晋汉两军仍是没有分出胜负。
能不能与汉朝坐下来谈判谋取晋国生存的空间与利益,又要付出何种的代价来换取,都是未知之数。谈回来的结果得不是裴秀的能力,而是晋国的实力,可究竟什么结果才能让裴秀免去杀身之祸?
……
司马炎悲催的消息传到许昌时,汉朝文武一片欢庆!魏国已灭,司马炎已亡,这汉室复兴,统一天下不是手到拿来?从河北,青州偷偷来到南岸的魏国臣子百姓不计其数,汉军自然要派人手盯着,对优秀的人才进行任用。
内务的条条框框需要司马攸以及朝中大臣协力完成,外交同样不能够放松,相反要加紧!
魏国与蜀汉势不两立!蜀汉已经化作了庞大的汉朝,而魏国也随着曹奂与司马炎的去世烟消云散,剩下的是晋国与汉朝。虽说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这批人另立一个旗号而已,但实际上却有了重现选择离场的空间和余地。
汉朝的强大有目共睹,大家被汉军打得焦头烂额,这有对方强大的原因,也有司马炎昏招频出的原因。晋国忙着建设,忙着休养生息,继续打下去实在是负担不起,而且又没有理由。
被汉人仇视的是魏国,魏国已经没了;与汉人势不两立的是魏国,而我们是晋国。
晋是由魏之遗臣所组成的,可绝不会继承魏国的外交关系,这并不是处世之道,更不是立国的目的。打着曹魏的旗号推举上来一个傀儡皇帝,并不是什么难事儿。问题是继承了魏的衣钵,就要面临汉军的虎视眈眈。
刘禅住进了许昌的皇宫之中,对于群臣提出的改建皇宫并没有同意。这是魏国的宫殿,自然不如汉人的宫殿用着舒服。虽说当年汉献帝也是在此,可那段历史与今日简直是云泥之别。
占据了中原之地,汉朝同样要论功行赏犒赏三军,各地州郡开仓赈济百姓,府县官吏登记人口划分田地,帮助流浪的百姓安家。中原大地饱经战火十余年,如今终是一片和平迹象,可谓来之不易。
刘禅以欧阳建镇守长安;张损,郝度元负责重建洛阳城,抵御河内的魏军;齐万年镇守官渡威慑北方;上官凖守卫濮阳监视北岸动静;罗宪屯兵陈留保持随时支援官渡与濮阳的态势;诸葛瞻屯兵寿春治理两淮等地;脩则入驻汝南平复郡内;姜胜前往徐州战场负责监督徐州各路人马。
而姜维以及文虎等蜀汉大将除了分拨各地之外,余者尽数留在许昌。忙碌着整顿军队,汇聚辎重,治理领地,同时也在等待着刘禅所期盼的事情——太子驾临!
汉朝皇帝刘禅早就放出话来魏国已经灭亡,司马攸等人若是不自量力继续举着魏国的牌子,必然是被汉军视作仇敌的。关于那汉朝皇帝刘禅的意思,大家又怎么会不明白?
这是没有赢者的选择,无论是继承魏国还是建立新朝,能选的只是损失小的方向罢了。晋国朝堂与军队民间都因为此事流失了大量的人力,这就是代价,换来的却是生机,一线生机!
阐明立场,等待汉朝的态度,这是晋国目前要做的事情,派出的使者同样是重量级的——裴秀!
裴秀对还有半壁江上的曹魏都不感兴趣,对于所谓的晋国也是抱着同样的态度。只是前几次司马炎还顾虑重重的不能放开手脚,如今国号都改完了,裴秀不得不应允出使之事了。
整个河北都在盯着裴家,整个河北都是司马攸的天下,司马攸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捏死裴家,你裴秀敢不乖乖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