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扫荡(上)
有所了解之后,阴缭心中便有了应对之法。安抚军心振奋士气乃是必要的准备,汉军屯驻各处,将此事交给各地将领来做,有些时日也就可以了,本来问题也是不打。
刚刚归顺的各村倭人听说汉人战败了都是不信,对于这些人来说邪马台是与自己世世代代对立的国家。邪马台曾经扛起了魏国这面大旗,这些小村便不惜千里迢迢的征求江东孙吴的支援。
是否真正的抵达过江东还无从考证,可从这些村落小国打起吴国的旗帜这一行为来,倭人对于当时的华夏大陆还是有所接触与了解的,或许只是史料未曾记载,或是有失罢了。
几天的休整,汉军开始发动攻势,各个村落的倭人出人意料的还提供了百余人的兵力支援。这让阴缭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手中的力量足以让整个倭国化为粉末,那还需要他人的援助。
断言拒绝是阴缭的选择,虽然接触不多,可对于本地人的习性阴缭还是有所了解。接受了帮助,得到好处的不是汉人,而是本地这些乐于提供帮助的大家。通过支援汉人的举动,这些大家意图借此来获得自身在倭人心中的威望。说白了不过是利用罢了。
有的邪马台战士手中拿着弓弩,也知道射上一两箭。但这些弓弩不过是当年从魏国获得的锻造技术皮毛罢了,虽然在国内也加以发展,却是远远不如汉人的斗具的。
别说是汉人跑的快,就算射在甲胄上恐怕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当然汉人跑掉了,邪马台战士们也是没机会验证,追出了老远之后便纷纷在留在原地围个圈子纵情的狂欢高呼。
待神智稍微清醒一些,不约而同的都聚集到了高台之下恭敬的跪在地上磕头呼喊着当地语言,甚是疯狂,也带有无比的虔诚。
击退了一路汉人是值得高兴的,传闻中过万的强大汉军实际上原来不过如此。整个邪马台在这种思想的传播下变得不可一世,甚是骄傲自豪,国内的各种庆祝活动一一展开,是庆祝也是乞求庇佑。
参与过那场战斗的邪马台战士更是趾高气昂,拿着手中的刀枪在城池中,族群内开始炫耀着。邪马台的百姓见了都是拍手叫好,甚至愿意许以女子钱财表示尊敬更是拉拢。
倭人的生活姿态在华夏文化来与野人没多大的区别,堂堂华夏大汉,哪里需要这种近乎讽刺的帮助?
不仅是拒绝,更有训斥!当汉家兵士挥刀断石之后,倭人捂着嘴跪在地上也就老实了。丫的老子有这般实力,你在这里卖什么萌?
再次对阵,阴缭带了百余人依旧列阵,后方是一支八百人的精兵等待命令。邪马台一方高台上把戏依旧,并不知晓自己的卖弄最后是如何悲惨的下场。
阴缭仔细着对面的高台,心中也是有一些疑惑。就算是障眼法,就算是机关轨迹,但那高台上垂落的布料遇到火焰竟是毫无损伤,如遇无物一样,这还真是让自己大开眼界!
不是火焰有问题,便是那布料有所蹊跷。仔细想起来,似乎汉朝初立之时传闻西域有一种不怕火焰的布料……
国内一片欢腾,殊不知汉军早已将除邪马台之外的倭国各处一一平定。阴缭倒是没想到这邪马台竟然有此邪术,一时也没轻举妄动,而是把本地人找来询问详情。作为三军主帅,这样的做法甚是谨慎,也合乎规矩。
须知道鬼神之说足以动摇军心,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战败的只是百余名汉军,虽然未曾损伤分毫,可这消息传在军中早已引起了不小的反应。各路人马都有报告来说兵将们议论纷纷,颇有几分忌惮之态。
这邪马台国的前任女王卑弥呼就是擅长术法之辈,继任者虽然不知何人,可从各国之人提供的情报来,似乎也是这一路数的人物。
所谓术法,并不陌生。那汉朝的长生道便是其中的翘楚,再向前推汉末之时道教的术法在战场上也并非是没有应用,不过是比较稀少罢了。对于南蛮人来说,诸葛武侯制作会喷火的红漆大车就是术法,实际上不过是机关罢了。
道术也好,道法也好,说的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可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作用是蛊惑人心,聚集信徒。至于两军阵前,决胜之机,除了一些有所闻名的障眼法与机关诡计之外,并没有什么显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