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惊雷入汉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下两汉(上)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下两汉(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根有据的从现实出发,做道理上的辩驳,思想上的开拓是无可厚非之事。集思广益之下对于朝政,对于百姓,有何等的帮助也是值得期待。比起王衍所领导的建立在不切实际的“道”来展开辩驳,这般虚空的道理对于现实的贡献可谓寥寥了。

或许道理没有错,但刘禅看的只是贡献,一种风气能否辅佐国家安定,一种风气能否助益国家发展,其中的道理哪个帝王会在意呢?

江南的士族官吏大批的北上,南下,西迁,这是汉帝刘禅与襄王刘动,在杜预,吾彦等人的认同下颁布的政令。划江自居,安逸生活得久了,放足于外开阔眼界总是好的。

离开家族所在地,到外地任职这是一种平衡势力的方法,同时也是互相牵制的关键,无论军政都需要某种程度的平衡。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乡村亭阁,无不如是。

一番变动涉及了汉王朝的各个角落,想要真正的安稳下来却是不容易的。但大体格局上趋于稳定,细枝末节也不过是磨合的时间长短罢了。

魏晋势力占据中原已久,其所奉行的九品中正俨然便是世家豪族垄断国家的工具,寒门子弟入仕之途闭塞,偶有出头之人也是凤毛麟角。即便出人头地,也是世家豪族的帮衬依托,一旦离开了世家豪族又或是与之对立,其消失在官场的速度只是眨眼间而已。

这般制度在汉朝占据中原之后便完全消失,被汉朝的制度所取代。但汉朝所任用的大量魏晋官员无不是深受此等制度之益,各地士族早成气候,推选官吏,提拔下属虽应汉朝法,实则走的仍是士族朋党的关节。

想一举消除这等影响,恢复选拔人才的公正自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清谈之士无疑便是敲打中原士族的最佳着力点。举朝州府皆是士族官吏,其经典论学毫无隔阂,天下的官吏成为了清谈之风迅速波及全国上下的土壤,其影响可谓相当得大。

听之任之,必酿大祸,铲之除之,可收奇效!

汉帝刘禅有川中的班底,荆州,江南,雍凉收服甚早,只需些许手段便可获得支持。而中原世家孤掌难鸣,本身又是实力大损,别说是汉帝刘禅这般强势的帝王,就算是寻常的皇帝怕也是能够将其压制的。

便在这一年,汉帝刘禅决定退居幕后在襄阳休养,而太子刘动则来到了台前,摄政国事。

因此整风行动在火苗被点燃之后迅速蔓延全国各地的上下州府,因此丢掉官职或是被贬职的大小官吏不计其数。越是精于清谈之人在地方上的名望越是高,在士族圈子中的地位越是重要,选拔人物时的评价越是够分量。

这些人首当其冲的被削职,流徙,甚至杀头,等若除掉了世家彼此相互提携的重要一环!

敲碎了这一环,有此上下蔓延开来,大部分的家族损失的不过是部分精英,可从整体角度上来看,却是失去世家豪族千秋万载的根基所在。等到这成为了一个共识之时,各地的风波都已接近尾声,纵是世家豪族联合在一切,对于这一切也是无以挽回。

大量的空缺职位被刘禅派遣郗鉴等人根据长期的观察以及严格的甄选,在世家豪族以及寒门人士中选拔填补。这不仅打破了士族的利益垄断,更是给予了寒门人士一个重要的信号,朝廷选拔人才不论出身,只看本事!

裴秀之子裴頠在此时也是临危受命,接过了清谈人士首领的重任。与王衍不同,学术经典上裴頠不逊色于王衍,而其所为的清谈则是更加重视现实根据,也便是接近汉帝刘禅所举措的务实之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