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零章 大家一起来
“可搭乘5名士兵,包括1名机枪手。战车由总部设在威斯康星州的卡车制造商奥什科什生产,单价却只需要140万美元。”
“当然,11吨的自重在这里,所以这种战车的耗油稍稍有些高,每公升燃油只能行驶大约1.7公里。战车油箱可盛大约180公升燃油。”
每升油只能行走1.7公里?林鸿飞笑着摇摇头,相对于卡特公司这款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11吨的自重而言,这车子倒是称得上是省油了……忽然之间,林鸿飞有些好奇,这个11吨自重是净重还是加了油水之后的自重?
这其中的区别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么想着的时候,林鸿飞的目光无意识的落在了自己公司带来的三款车上,当头的是最大的一样,以前苏联maz543型8*8重型军用轮式越野运输车为基础改装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结构从8*8改为了6*6,发动机前置,因为主要是人员运输和防地雷袭击,结构做了大量的减重,但即便是如此,整辆车的自重也依旧超过16吨.
只有林鸿飞抱着胳膊嘿嘿冷笑,自重从18吨降低到了11吨。真的还能够提供如“水牛”防地雷战车同等的防护能力?这里都是行内人,你们卡特公司骗谁呢?
对于美国企业无节操的本事。林鸿飞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比如人家可以堂而皇之的表示“代糖对人体无害”这一能被无数人骂的狗血淋头的观点和理念。
事实上,林鸿飞也就是在心里腹诽一下,这些做军&火买卖的哪一个不是黑了心的?就算林鸿飞林大老板在心里将卡特公司买了个半死,表面上不还是得保持着风度为卡尔.维斯、为卡特公司的“技术进步”鼓掌么?
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卡尔.维斯越发的得意洋洋,“同时相比于防地雷战车,新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也更容易操作。我亲自测试过。驾驶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简直就和开着运动型多功能车兜风一样!”
“阿富汗的地形崎岖不平,多处广袤山区,地形复杂、险恶,陆路作战跨越难度大,简直和月球一样,卡特公司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的地形适应性更强,在前期的测试当中。多位曾经在军方服役多年的测试人员都认为,对地形复杂的阿富汗战场来说,这种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可为美军提供必要的作战行进速度,表现让人满意。”
和卡特公司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相比,这家伙绝对能够称得上是庞然大物,而卡特公司在“水牛”防地雷战车基础上改装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简直就像是一个站在奥尼尔身旁的一米半的娇柔小姑娘。
在火力和运载能力方面,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这款“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也足以让卡特公司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相形见绌,一次一个班的人员运输能力、顶部的一架人工/电动遥控23mm双联装机炮塔足以让1000米半径内的目标鬼神辟易,加装的简易自动瞄准装置不但具有对直升机、无人机等低速武装目标进行瞄准攻击的能力,甚至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对地方坚固军事目标以及装甲目标都具有相当的打击能力和威慑力。
台上的卡尔.维斯似乎也注意到了林鸿飞的目光,当目光落在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那辆“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身上的时候,一张脸顿时阴了下来。
尽管他不愿意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看来,虽然卡特公司的竞争对手众多,但真正可以能够对卡特公司产生严重威胁的,似乎也就只有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这个“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了……见鬼!一个最低自重16吨、还可以外挂装甲、最大行驶自重超过一辆轻型坦克的加护,还能被称为“轻型”吗?
狗屎!林鸿飞在心里恨恨的骂了一句,林鸿飞岂能看不出来,卡尔.维斯这混蛋根本就是在向自己、同所有的同行们示威和炫耀啊!
我们卡特公司在军方有着强大的人脉和关系。如果你们识相,就老老实实的服软吧!
虽然这只是卡特公司的一种威慑手段,但林鸿飞目光所及之处,却是也看到了一家来自南非的军火商眼中露出了畏惧之色:和卡特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一家来自南非的企业还真是不够看的。
微微摇摇头。林鸿飞打算继续听这家伙还能怎么胡扯。
“和防地雷战车一样,卡特公司的轻型防地雷反伏击战车同样采用发动机前置、6*6全时四轮驱动结构。带有中央充放气系统,拥有的独立悬挂系统更适应路况恶劣的道路,采用V字型外壳与提升底盘功能,配备重型装甲防护,遭到炸弹袭击时,底盘能分散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为车内士兵提供保护,防御性能优于美军目前普遍使用的hmmwV军车,完全可以替代加装了重型装甲的hmmwV军车为我们的士兵们提供良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