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治乱循环的陷阱
“等等,下面有备注。也就是说,登记各省州县里的户籍人口依旧只有六千零两百万,但根据这一回特别调查队的统计与估算,我大明的实际人口是高达一万两千万人的?如果这么说,确实是如此啊。”李邦华看到了一旁的备注,感慨道。
登记在册,那就代表这是国民,也是会缴税的国民。
但不登记在册,那当然就是黑户,也不会缴税,甚至不再朝廷视线里的存在。
这么一说,大家倒是很快理解了。
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都有无数官府管不到的地方。桃花源记是如此,那些深山老林一样如此。再加上那些托庇在大家豪族庄园里,在云贵土司山寨里的百姓,也一样不会出现在户籍登记之上。
没想到,这一回朱慈烺新的统计却是直接翻了一番,这实在太超出众人的预料了。在古代,人口的多寡便直接代表着这个帝国的兴盛与否。
每每盛世,不都是户口数量不断上涨的年份么?
当然,这里头端坐的高官都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人员,就算是黄道周、史可法这些有些清流习气的人,在朱慈烺的带头之下也是片刻不敢耽搁,对政务已经颇为熟练,也明白这其中的关键点大约在何处。
就比方说,这户口,在大明,户口登记实际上是十分滞后的。
比如那鱼鳞图册此刻就已经是大大落后于现实存在,如果打算按图索骥,定然会闹一个满脑门的官司。因为,大多数县内的文书图册这些东西都已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没有过更新了。
这么一说,这个一点二个亿的人口虽然看起来十分惊讶,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没错,户籍人口是一个意义。但同样,实际人口,更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朱慈烺缓缓点头:“在大明律法之中,这些人的确逃避徭役,赋役,不会科举,不会读书。但他们同样真切的存在着这个帝国里,他们要吃饭,要种田,要就业,甚至可能渴望读书出人头地,渴望新的世界,有希望的未来。而漠视他们的存在,一样会给帝国的治理带来风险。吃不饱肚子,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说到最后几句话的时候,朱慈烺的语气一下子变得格外低沉。
平叛战争是朱慈烺在国内建立声望的开端。
保卫乡里看似是个十分义正言辞的举动,但不管怎么说,一场内战都是不体面的。依靠着内战,朱慈烺收获了声望与一支军队的骨架,但更多的,是对底层的了解。是真切感受到这些百姓一旦没有活路,就会走上极端的可怕。
饶是如此,大明的丁口依旧是年年下降。登记的纳税群体自然也是跟着每年减少。
于是,体现在帝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上就是户口一降再降,看起来就像是大明经历了一个极其严峻的人口危机一样。
不同于后世如日本一样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危机。
大明的人口危机,是户籍、财政意义上的人口危急。登记在册的国民减少,会给大明交纳赋税的人口自然也是迅速下降。而这些,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情况的恶化,从而让帝国国势陷入了不断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
现在,忽然间朱慈烺的报告上说大明的人口已经翻倍,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点二个亿,不管是谁都是震惊难以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