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肚子坏水
在柳乘风看来,大明朝的弊病有许多,这军户制算是最凸显的一个,什么时候完蛋垮台了才好,不过眼下他却没兴趣去改革什么军户制度,只是笑了笑道:“太子殿下,军户们能种田,为什么就不能做工,再者说了,咱们又不是不给银子?”
朱厚照不由愣了一下,忙道:“什么办法?”
朱厚照被柳乘风一句反问倒是问倒了,太祖皇帝当时还立下了圣旨是说以兵养兵,既然军户可以种田养活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靠做工养活自己?反正都是养活而已,做工所挣得还多一些,他不由笑了起来,道:“柳师傅说的不错,谁说军户不能做工,要不我去宫里一趟?”
柳乘风漫步经心的端起茶来喝一口,慢悠悠的道:“殿下,微臣倒是想起了一个办法。”
柳乘风却摇头:“去了宫里就像是我们没理了,倒像是我们做贼心虚,我们这是光明正大的做事,有什么好怕的。直接派些人和各地的千户所去打交道就是,就告诉他们,只要有人肯出工的,一人每月给银两两,还包一日三餐,他们若是愿意便来,不愿意也由着他们。”
说的直白些,一开始其实这个制度还是很完美的,农忙的时候这些人就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就操练,自己养着自己,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军户所里头,那些个千户百户们已经从军官渐渐退化成了地主,想想看,天下这么多年都没有事,就算有事也只是偶尔有几个蟊贼捣乱,他们呢,也是一代代世袭下来的,老子是好汉儿子多半是王八蛋,他们的生活,来自于军屯里的收成,收成高,他们就富足,收成不高,就得灰头土脸。
对于这个制度朱元璋是很满意的,他认为养兵太难了,所费银钱也实在太多,而这种军户制显然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国家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养着百万大军,大大的减轻了国家负担。不过他或许没有想到,这种制度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他这军屯制没有养出百万大军,倒是养出了一窝子好佃户。
于是乎,千户、百户们自然不太高兴了,至于操练的事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每天想着的就是地里的收成,这军屯表面上是国家是朝廷的,其实却是他们私人的,他们自然希望下头的军户多干农活,就算到了农闲的时候也可以多养几头猪嘛。
这是大明朝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个制度是从元朝那儿学来的,不过是在大明朝才真正的发扬光大,太祖皇帝施行了一种军制,即所谓的军户制,他在天下设立了数百数千个军户所,以千户为单位驻守在各府,再分配给这些军户所土地,让他们平时农耕自己养活自己,一到战时再随军出征,保家卫国。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所谓军户所的官军战力几乎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大明历史上倭寇横行,几百个官军居然几十个倭寇都打不过,几千官军被几百人追着砍杀,而这些官军其实就是军户,说白了,就是一群拿着刀没有提着锄头利索的家伙,无外乎为了剿灭倭寇,朝廷不得不让下头的将领自行招募军队,于是戚家军、俞家军应运而生,想想看,所谓的戚家军和俞家军总数加起来没有过万人,就这么点武装力量,只用了几年不到的时间就将江南数省数十万官军解决不了问题一下子根治,由此可见,这所谓军户制度糜烂到了什么程度。
军户……
大明号称有军户两百万,可在柳乘风看来,将来一旦新军扩张,达到五万之数,就足以将这些军户摧枯拉朽,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便是所谓的军户其实就是废物的代名词,这些人的生活却很凄惨,他们名为军卒,却没有军饷,每日耕地为生,饱受上官盘剥,连佃户都不如,更重要的是他们永远不能改籍,生下来是军户永远都是军户。
朱厚照眼睛眯起来,喃喃念了一句:“军户?”
柳乘风这么一说,朱厚照便是再傻也明白柳乘风的意思,这京师附近的军户所极多,林立了数十个,人数足有七八万人,这么多人力若是能用上,倒是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不过朱厚照却不禁搔头,道:“柳师傅,这似乎要坏规矩的,这是太祖高皇帝立下来的祖制。”
柳乘风只说了两个字:“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