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8章 比肩清明上河图的画作
他抬起头,看着楚老板等人,问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建筑的造型?它们凝重而森严,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他指着画卷上的寺庙,说道:“这寺庙被画得气宇轩昂,方硬坚挺,仿佛屹立于天地之间,不可撼动。”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笔墨中还透着一股灵秀之气,这可不是一般画家能够做到的。”
说道这里,赵川周赞叹道:“这位画家对于建筑样式的掌握真是炉火纯青,从大到小的建筑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你们看,这寺庙的院落,气势恢宏,布局精妙,”赵川周指着画卷上的细节,“还有各种样式的房屋,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等,都展现出画家的丰富知识。”
他指着画卷上的一些细微之处,说道:“甚至连建筑的砖石结构、榫铆结构都描绘得如此精细,这反映了画家广泛而精到的建筑知识。”
“界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界尺来作画。”一个虚弱的声音传来,只见赵川周弓着身子,拖着沉重的步伐,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他一边走一边大口喘气,脸色苍白,像是耗尽了全身力气。
他走到画前,费力地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作画的时候,要用一片特制的竹片,长度大约是毛笔的三分之二,一头磨成半圆形,另一头刻一个凹槽,用来卡住笔杆。”
他说着,手里跟几人比划着,界画是如何作画的,停下来喘了口气,接着说道:“作画的时候,把界尺放在需要画直线的地方,将竹片的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和竹片,让竹片紧贴着尺沿,顺着界尺的方向运笔,就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
说完之后,赵川周指着画上的建筑,“界画最适合画建筑物,其他的景物就用工笔技法来画,所以也叫工笔界画。”
赵川周缓了口气,继续说道:“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些名画中都用到了界画的技法。”
“更值得一提的是,画中的一些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宫廷气派,由此可以推断,这位画家一定有过相当广泛的阅历,见过颇为宏大的世面。”
赵川周将目光转向画卷中的树木和山石,说道:“我们再来看看这树石的画法,它与南宋后期院体山水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解释道:“南宋后期院体山水,笔墨方硬刻露,而这幅画则更加注重笔墨在运行中因水分的多寡而产生的微妙变化。特别是画家较多地运用枯笔干墨来皴擦山石,”
楚老板等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虽然赵川周解释得很详细,但他们对界画的创作过程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赵川周的目光再次回到画卷上,眼神中充满了赞叹,“真是神乎其技!这幅画,真是绝了!”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
“你们仔细看这幅画,”赵川周指着画卷,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首先,我们来看这庙宇建筑的描绘。”
他停顿了一下,让楚老板等人将目光聚焦到画卷上,“你们看这些线条,描绘古庙的线条是多么精细、匀净,每一笔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
“再看这些树石的笔墨,”赵川周的手指移到画卷的另一处,“它们粗犷豪放,与庙宇的精细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并非冲突,反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具张力。”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更妙的是,这些树石环绕着庙宇,将建筑藏于其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他指着画卷上的树木和山石,解释道:“你看,树石的笔墨浓淡相宜,与庙宇的线条相互呼应,彼此交融,达到了和谐自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