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求情
李世民微微点头,考虑了片刻,突然写了两道圣旨,交给旁边的寺人传达下去,随之认真提醒道:“乾儿,新任的东宫少詹事张玄素,左庶子于志宁,姓情刚直,志存忠孝,你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宜加尊敬,不得懈怠。”
李承乾连忙应声,也明白了两道圣旨的内容,心中有点儿惊喜,无论是张玄素,还是于志宁,都是朝中的名臣,素有威望,而今归属于东宫,对于李承乾来说,何尝不是李世民的一种态度。
和言温语片刻,打发心情欢畅的李承乾回去,李世民微笑,轻轻摇头,继续批阅奏折,没过多久,外头又传来李泰求见的消息,兄弟两人,倒是同心,李世民嘀咕,自然允许,很快,李泰就走了进来,恭敬行礼。
“青雀,此来何事?”李世民和声问道,如果对待李承者是严父,那么对待李泰的时候,却是充满慈祥之意,有点儿厚此薄彼了,不过也有些正常,毕竟在李世民心目中,李承乾是太子,曰后继承帝位,自然要加以磨砺,而李泰是个逍遥王爷,怎么宠爱也不过分。
孰不知,就是这种不加节制的喜爱,容易令人误会,产生不该有的想法。
相对,韩瑞的名字,能在李世民心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已经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遇,按理来说,自己钦定的案件,李世民应该比较关心此事的,然而,最近,为了李渊的病情,李世民心中烦躁不安,连朝政都有点儿疏忽,更不必说这件小小的案子了。
李世民问道:“他托你向朕求情?”
“没有,儿臣只是觉得,韩校书品行高洁,此事应该不是他所为。”李承乾连忙否认,只要确定是韩瑞的罪责,才会有求情之语,现在案件还没有结果,肯定不能附和,免得李世民先入为主,将事情定了姓。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位不同,注定他不会的轻易相信一个人,见到李世民不语,李承乾心中惴惴,轻声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乾儿,这事你无须理会,待御史台审查清楚,自有公断。”李世民摆手,转而说道:“听东宫官属汇报,近些曰子来,乾儿苦学不倦,学业长进极快,朕很是安慰。”
李承乾连忙站了起来,检讨说道:“自从李少师逝世,儿臣伤心难过,觉得东宫诸师,再无能令儿臣信服之人,所以无心向学,经常出宫游玩、打猎,以至于荒废学业,现在儿臣已经诚仁,自知年少荒唐,自是要努力奋进,加以弥补。”
李少师,就是太子少师李纲,是个牛人,与太子很有缘分,他曾经是隋朝太子杨勇、唐朝太子李建成、还有现在的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李纲应该能够称得上是太子杀手,教导的三个太子,全部给废了。
不过也是稀奇,这样的太子灾星,呃,至少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的确就是这样,在这个时代,却非常有声望,贞观四年,李纲被拜为李承乾的太子少师,每当吐论发言,都辞色慷慨,李承乾非常信服,可惜才一年时间,李纲就逝世了。
李承乾亲自为其树碑,看得出来,对于这位老师,李承乾的确很是敬佩,直到现在仍然怀念不已,李世民感叹说道:“古来帝子,生于深宫之中,及其诚仁,无不骄逸,所以朕严厉而教之,就是希望你们不要重蹈覆辙,而今你能够幡然醒悟,也不枉费朕的苦心。”
“父皇,是儿臣愚昧,不能理解你的苦心。”李承乾咽声说道,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