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木秀于林
“高见不敢。”李淳风谦逊说道:“只是有些想法,还需要王尚书指点。”
“老夫洗耳恭听。”王珪笑道,引手示意。
李淳风含笑,侃侃而谈,王珪的身后,三五个书吏,连忙仔细聆听,挥动毛笔,快速记录下来,待会整理事篇,重新誉录,就是呈报的疏奏了。
旁边,韩瑞也是留心关注,以前就已经知道,古代的礼节,非常的繁琐,不过无论是成亲,还是上朝,祭祀典礼告示,都有礼官指引提示,自然不会出现差错,现在听到李淳风的安排,顿时有几分大开眼界的感觉。
仪注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先是参考大军回程的速度,知道大概什么时候回到京城,以便挑选良辰吉曰,要是出现误差,就要加以调整,或快或慢,保证准时到达。
历朝历代的皇帝总是这样,不放心臣子权力过大,拼命的消弱大臣的权力,到了明清,简直就是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干脆连宰相也不设了,弄出什么大学士来,行使宰相的权力,不过也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韩瑞觉得,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不过君权与相权之争,由来已久,持续了二千年,一直没有断过,其中的是非对错,韩瑞也不想多管,或许,只有坐到那个位置,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吧。
朝廷百官之中,最为荣耀的,自然是宰相,但是最苦最累的,肯定也是宰相,世人只是注意到宰相的威风与荣耀,却是不清楚其中的危险,伴君如伴虎之语,绝对没有偏颇,即使现在在位的,是号称千古明君的李世民,也没有丝毫的例外。
这是礼部尚书王珪的切身体会,曾经身为侍中,长达三年,只是由于泄漏禁中机密谈话,坐贬出为同州刺史,结束了宰相生涯,印证了臣不密失身之语,不过纵观古今,能够成为宰相的大臣,在皇帝心中,自有一席之地,十个月之后,再被召回京城,拜任礼部尚书。
经过这件事情,王珪愈加的小心谨慎,凯旋军礼,这样的事情,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独断专行,拟定仪注,呈报李世民,不会引人非议,却偏偏招来几个太常博士商议,相当于慷慨分功,这种上司,向来得到下属的爱戴。
或许,官职到了王珪这样的地步,对于些许功劳,已经不放在眼中了,只需要将事情办得完美妥善,不出差错,身为礼部尚书,李世民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功劳,毕竟下属成绩突出,也是上级领导有方嘛。
“参见王尚书……”进来行礼之后,韩瑞习惯姓的打量周围环境,礼部官署,离太极殿颇近,建筑布局,当然不是太常寺可以比拟的,礼部尚书的衙署,更是宽敞精巧,不过秉承节俭之风,装饰十分平常,少了富丽堂皇的气息,却多了儒雅厚重的书香之气。
“来了。”执笔伏案的王珪轻轻抬头,见到李淳风等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引手道:“不要拘束,都坐下吧。”
轻轻行礼,几人席地列坐,韩瑞资历最浅,非常自觉,陪在末席,一个陪字,充分说明了韩瑞的心理,只看,不说话。
“李博士、吕博士,大军即将归来,太常寺也该做好准备,关于迎接的仪注,你们有什么高见?”王珪和声道,没有丝毫颐指气使的意味,让人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