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帝王权谋那点事 > (十二)、末世悲歌——清逊帝宣统

(十二)、末世悲歌——清逊帝宣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溥仪一生中的数个“第一次”

末代皇帝溥仪的事迹,很多已为人所周知的事情,本文记叙的只是溥仪一生中所经历过的“第一次”事情。

1)、伪满皇帝第一次访日

1935年4月2日晨溥仪离开长春,乘专车赴大连,并于当晚登上专程前来迎接的日本军舰“比睿号”,4月6日在横滨登陆。

溥仪在日本期间,在东京呆了4天,又先后访问了京都、奈良和大阪等地,除了应酬就是游览观光,对于一个地位尊贵而又没有实权的人,自然只有礼仪方面的作用。

1)、白朗农民起义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至1914年(民国三年)8月,白朗在河南宝丰领导河南农民起义。

1913年5月底6月初,起义军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鼓动和影响下,分兵两路向外发展。

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积极复辟帝制,加紧对起义军进行镇压。北洋政府调集军队3万多人,企图把白朗起义军围歼于豫西南地区。白朗起义历时3年,转战5省,攻破40个州县,沉重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配合和鼓舞了南方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

2)、南京之战

后来,溥仪在抚顺改造期间回忆这段历史时,用这样一段话揭露了这次访日的实质和目的:“不问可知,还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地要利用我这汉奸头子当时的地位,好使我这个傀儡更能发挥出偶像的作用来,借以转移一下东北人民对于日寇的疑虑和憎恨的眼光,同时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把这个既是傀儡又被偶像化了的我,用来麻痹人心,让他们暂时在‘日满一家’和‘一心同德’的骗人烟幕下,迷失民族应走的方向。这样便可以逐步把敌伪的罪恶统治基础巩固下来,等到相当巩固以后,日寇便可以放心大胆地摘下伪善的假面具,露出侵略者本来的凶狠面貌,来作他那‘鲸吞虎噬’的如意打算。”(引自溥仪:《我的前半生》)

2)、共和国公民第一次见总理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至12月,江苏、浙江革命军联合攻占南京(时称江宁)的作战。

是役,苏浙联军团结一致,统一指挥,密切协同,集中兵力,攻占要点,终于以少胜多,力克坚城南京,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为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起义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取得成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湖北地区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革命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消除门户之见,成功地实现了联合,使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得以统一,从而奠定了起义成功的组织基础;2、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1911年9、10月间,全国革命形势趋于成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之机,果断决定选择革命力量雄厚的华中重镇武昌作为突破口,坚决发动起义。3、起义发动后,革命党人不失时机地向督署和镇司令部等敌之关键部位发动进攻,使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4、革命党人和广大参加起义的士兵的英勇奋斗精神,保证了起义的胜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