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风声
但见人众中有几个金发碧眼的人,薛崇训便笑道:“西方有句话,不是你们听说过没有:未来征服世界的不是帝国军队,而是商队。”
程婷听罢说道:“郎君两次救了那陈团练的性命,他如不听张五郎节制,也太不领情了,任谁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极力维护郎君的人。五郎有了陈团练做副手,军令应畅通无阻,鄯城有四千官兵,固守城池无碍……万一鄯城失陷鄯州危急,叔父定然会回兵相救。郎君无须太过忧心了。”
薛崇训因有现代人的意识,对商人身份的人更无多少偏见,又见张五郎对蔡家小娘很是看重,当然就要给他面子了,对来迎接的人也客客气气的很是和气。
薛崇训在地上踱了几步,沉吟道:“如果吐蕃联军大举入寇鄯州,说不定正中程千里下怀,他正好利用鄯州牵制敌军大股人马,减少南线压力,以便更加容易构筑起南线防御……”
商人在唐朝的地位也略逊于农户,更别和士族相提并论了,不过唐朝立国已近百年,社会日趋稳定,商人有钱了能结交各个层面的人,其能量根本不是老实本分的普通百姓可以比拟的。
酒到酣处,那蔡翁便请张五郎赋诗一首让众位欣赏,果然是以月亮为题。张五郎之前一直没咋说话,估计心里就一直在默念王昌龄作的那首诗,看样子已经背得烂熟,当下便娴熟地背将出来。
薛崇训听罢额上起了两道黑线,骗她还是说实话?权衡之后还是只有骗她了,按照薛崇训的经验,对女人就得哄,坦白从宽那是扯淡会有无尽的麻烦。当下他便正色道:“当然很重要。”
其实薛崇训觉得没啥意思,除了说一些场面上的废话和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纯粹是为了给张五郎的面子而来的……要说有什么期待,那便是想看看张五郎一见钟情的小娘究竟如何美貌。可惜搞了半天都没见着人,心道这蔡家的女儿倒是装起大家闺秀来了,连人前都不来一趟。
“哪里重要?你又不缺女人,论美貌我不及金城县主,我自己都不知道……”程婷的情绪有些失控,“是不是因为我是程家的人,你们要用我作为平衡的棋子?”
一行人相互吹捧着入得大门,到了厅堂之上,里面摆着壸门案、腰圆凳,大伙分高低入座,很快奴婢们便端着各色佳肴美酒进来。蔡翁轻轻一拍巴掌,便有一群衣裙单薄的胡姬鱼贯而入载歌载舞好不快活。
程婷笑道:“你是当局者迷,只想着那打仗的事儿,其实这人情世故关系可大了。和打胜仗比起来,郎君的性命安危更让叔父挂怀……你想想,要是鄯州被围不幸城破,这事情要是传回长安说叔父见死不救让你阵亡了,他就是打十个大胜仗也补不回来这过失,那他还有什么盼头?”
薛崇训贵为国公,就是他身边的张五郎也是个县侯,公侯临门,那蔡翁一介商贾是觉得特有面子,满面红光。故意提高了音量介绍给客人:“咱们鄯州的刺史卫国公薛郎,金吾卫将军岭南县侯张五郎……这位娘子是陇右程节度使的侄女。”那音量是生怕左邻右舍都听不见似的。
薛崇训听罢恍然道:“你这么一说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就算程千里御敌心切,可谁没有点私心,谁不想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率众宾客迎到大门口的蔡翁是个矍铄的老头儿,穿着一身暗花绸缎。此时的衣服料子已不甚讲究身份,商人可以穿缎子,农户如果有那财力当然也可以穿;甚至那教坊青楼里的伶人,有的穿得更宫廷贵妇似的。
薛崇训听罢愕然,本来她说的是实话,可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他沉吟片刻,抓住她的手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们每日相处,你亲自为我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日久生情,岂能没有半点情义?平淡才是真,就是一块石头捂胸口久了也热乎了不是,别多想了。”
薛崇训心道:老子每天无所事事,当真是勤政啊。
程婷一听大为受用,更是不依不饶,伸出手臂搂住薛崇训的脖子:“那你告诉我在想什么。”
“卫国公过誉,不敢当不敢当。”众商贾被刺史这么一捧,大为受用。他们当下也是大拍马屁,赞誉薛崇训这刺史当得如何如何好,如何勤政爱民云云。
薛崇训只得把那军务上的忧虑说了出来,也不管程婷听不听得懂,不料说出来之后心里竟然好受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