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可汗 > 第四十六章 廷议

第四十六章 廷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相比之下高皇后反倒更有大气尊贵的气质,高鬓凤冠,目视前方,冷冷的神情给人以不容亵渎的感觉,投足之间的优雅从容也是十分到位。

鱼立本忙道:“我本就觉得事儿不妙,想提醒陛下,但情知自个没资格干涉朝廷大事,遂犹豫不决。正好娘娘咳了一声,给壮了胆,我一下子想明白这不是自个在干涉朝政,而是替娘娘办差,没有后顾之忧便一下子说出来了……要是没有娘娘,我万万不敢多嘴的。”

汾哥做了近两年的皇帝,走路的姿势动作倒是练了出来,双手提在腰间,用缓慢的阔步一本正经地直走。无奈他的背有点弓,脖子向前伸的,努力挺起胸膛也是站不直,搞得没什么气势,反而有点猥琐。

高皇后听罢淡淡地笑了笑,片刻之后眉头又微微一皱,沉吟道:“左相陆相公也是太平殿下提拔起来的人罢?”

这时便见汾哥和高皇后一起从正门进来了,跟着他们的宫女宦官在都在门口停了下来,只让他们两个人从中间向北走。汾哥走在前头,一旁的高皇后稍稍位于他的后侧,并不能和皇帝并肩而行。

然后兵部尚书张说果然问了薛崇训一些关于平叛的事儿,两人关系本来就不错,张说自然不会故意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比如未经朝廷下旨便屠杀了崔门一家几百口,虽然在有人造反时可权宜行事。问题不是很大,但如真的问起来,薛崇训也是不好推干净的……幸庆张说压根就没问那事。

汾哥见状忙道:“那今日便到此为止,诸事细则爱卿们商量着办好就是。”

一年的政略和预算等大事今天还赶不上说,大伙起先谈的还是眼前开年的安排。中央到地方各官府衙门都开印办公了,按照往年的习惯要从宫里发劝勉臣民清廉奉公的诏书。汾哥只需点头便可,自有别人代写五色诏书。

鱼立本随即就高声喊道:“退朝。”

汾哥只说了两个字“平身”,此后很长时间便一句话也没说,任凭大臣在下面依次发言说事儿。

“是,可外朝的大臣和咱们宫里的人不一样。在大明宫里,以前咱们听殿下(太平公主)的,现在殿下不能说话了,咱们便更愿意听殿下最亲近那人薛郎的,薛郎不会害咱们不是?而娘娘和薛郎是一边的人,所以咱们心里都拥护娘娘;外朝的大臣却不是这样,他们以前听殿下的,那是因为殿下掌握着国家大权,殿下不能说话了,他们就会记得自己的身份是大唐朝的官员,惦记着国家社稷……陆相公更是个淡泊的人,他要分权,也是出于公心,咱们拦不住。”

闲聊了一阵,门口的宦官喊了声,提醒众人皇帝来了。于是殿中很快肃静下来,大臣们分成两排站在两侧。

高皇后又低声道:“不论今上是否同意太子监国,李承宏一旦正名东宫,恐怕会有不少大臣要投过去。”

卯时过后,宰相大员们陆续到达了紫宸殿,皇帝还没来于是大伙便或站或坐说说笑笑,殿中渐渐地热闹起来。这时候没人说正事儿,都是挑一些生活琐事和乐子闲扯,只有在此时才能感受到大臣们其实也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平日里过着普通的日子。谈论得最多的自然是元宵节前后的事儿,昨晚薛崇训和张说他们一块儿,正好有共同话题,从作诗到喝酒,专挑有趣的小事说道,薛崇训还笑张丞相酒量不行,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鱼立本轻轻摇头道:“现在还难说,大臣们明面上一片公心,可谁没点心眼?要是大伙觉得太子难成大器,贴过去不是拿自家身家前程开玩笑么?娘娘瞧窦相公不是就早想明白了,常常过来走动么?”

于是大家跪拜之后便各自散伙,早上的朝会之后时间还早,人们各有各的事,薛崇训赶着去承香殿看他母亲,汾哥忙着去骑马,宰相们去政事堂。唯有高皇后径直回寝宫去了,特意叫鱼立本一起走。

这么一番装腔作势之后,大臣们才跪拜呼:“陛下万寿无疆。”

鱼立本本来是内给事,侍候皇帝的宦官,现在几乎不侍候皇帝经常跟着皇后。

二人缓步走上台阶,汾哥到台子后面的正位上坐下了,两边举扇的宫女站到了座位后面,当值的内侍宦官鱼立本躬身立于一旁。高皇后的座位如同她和皇帝同行的位置,位于侧后,前面还放下了一道珠帘遮住。

高皇后回到自己的蓬莱宫自己住的寝宫后,便屏退左右夸奖了一番鱼立本:“如不是鱼公公提醒得及时,今上恐怕稀里糊涂的就要把大权放弃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