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气味
姚婉正琢磨着,不料薛崇训无比轻松地说:“猜的,真的。”
门外总算没声音了。
“陛下已经知道了么?”姚婉诧异地说,她立刻回忆当时书房中的人,宦官鱼立本不在,除了她和河中公主还有两个端茶送水的宦官,属于内侍省管。温室殿本来不算什么要紧的地方,但自从薛崇训在那里批阅存放奏章,就变成了军机重地,在里面当差的哪怕是杂役宦官都是严格挑选过的,一般口风很紧。但他们属于内侍省管,估计是向鱼立本透露风声了。
姚婉抓住薛崇训的手道:“陛下说过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坏人谋逆是大事,要不看看奏章上写的情况?不然别人要说我是祸国的红颜祸水妲己之流了。”
见姚婉心事重重的样子,薛崇训就随口问道:“今天在温室殿和河中公主争执了?”
她好像已经讲完了一段,停下来问薛崇训的看法。可是薛崇训压根不知道她说到哪里了,答非所问地说道:“有一本精装的书,里面夹着一朵春天随手摘下来的花瓣。到了冬天,又不经意间翻开,你猜闻到了什么气味?”
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宫门外喊道:“陛下、陛下,鱼公公有急事求见。”
但是薛崇训几乎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一则根本不用听她说就能猜个大概,二则他主要注意姚婉的表情和唇间的语气了,对于内容本身反而不上心。但是他没有打断姚婉,作势很耐心地听着,他敢保证除了听美女说话,再重要的国家大事都不会表现得如此耐心。
薛崇训听罢心里有点不爽,这个鱼立本本是个很知趣的人,天都黑了还见个毛?他没好气地说道:“什么急事?明天再说!”
“妾身向陛下禀报此事,没有半点私心,就怕公主误解了我……”姚婉一边垂目思索一边委婉道来,条理清晰地讲述着当时发生的事。
薛崇训道:“我最喜欢红颜祸水,只怕够得上祸国的妲己可遇不可求。不用担心,朕的江山不是那么好惦记的。咱们还是继续说牙齿吧……”
到了晚上薛崇训陪着慕容冬安静地吃晚饭,然后溜达着步行回寝宫来了,正遇到等他的姚婉。姚婉是女官在宫里是有官职的人,进出有些特权,要主动见薛崇训还是相对容易的。女官们名义上就是皇帝的妾帮忙管着内务各局,只是大多这些名义上的妻妾薛崇训压根没碰过;以前的皇帝和他也差不多,前朝的上官婉儿就是个女官,名义上皇帝的女人实际上皇帝压根不当是自己的妻妾,允许她出宫居住随意风流。不过姚婉和上官婉儿不同,她本身就是薛崇训的近侍出身。
姚婉这种婀娜纤细的轻柔,能让他耐心下来细品,却不能放纵出暴风骤雨,不过各有各的滋味,薛崇训不挑食。不管人的心境如何,大明宫的夜还是很安宁美丽的,夜色中若隐若现的华丽中点缀着点点灯火,犹如一颗颗珍珠。
门外道:“说是八百里急报,河南滑州谋反!”
姚婉娴熟地做着琐事,然后端着茶杯走过来放在櫚木案上,动作十分优雅轻柔,薛崇训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他不动声色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看着这样琐碎的小事仿佛也是一种享受,如果没有从小严格的教养从未形成习惯,一个生得再漂亮的女人也不可能从骨子里透出这样一种气质。
薛崇训听到滑州,很自然想到了自己把他们害得很惨的崔家,上次有份派到地方的采访使有一份奏章,说崔家的一些流放犯跑掉了,御史警告他们要造反,这回多半就是那帮人。造反就造反,薛崇训自谋朝篡位的时候早预计到关(潼关)东迟早要出一回事,不是崔家也有孙家王家李家。
他说完径直进了寝宫,在一把椅子上舒服地坐下来,招呼门口站着的几个奇丑无比的胖宫女:“还傻着干甚,上茶。”姚婉抢着去沏茶,然后轻轻对那几个宫女道:“你们先下去。”她们忙退出宫门。
他已经有点火了,回头骂道:“让张说和程千里想办法,只要还没打进关中,急什么,都给我滚!”